暑假出游,新增好去处!7月4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整体提升开馆典礼暨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开幕式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举行。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整体提升后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7月5日起试运行,公众可通过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入馆。
据了解,这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整体提升建设,在全面提升改造医史馆、中药馆、岭南液浸标本展示区的基础上,新建成了岭南医学馆、岭南中药馆、针灸馆、养生馆,一次逛馆,便可全方位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岭南医学的独特地域特色。
升级、新增功能分区,更方便普通观众参观学习
历经一年的闭馆整体提升改造,在建馆16周年之际,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整体提升后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焕然一新。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介绍,整体提升改造以后,整个博物馆中医药全面兼顾,同时将中医药的通史与岭南地域结合,分区布局更全面清晰,更加有利于普通观众参观体验。以位于博物馆中庭区的岭南液浸标本展示区为例,尽管中庭的结构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对相关标本的选择、摆放、制作等方面都做了升级。
记者了解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每周一到周六开馆,市民朋友可通过其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预约,在严格遵循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前提下入馆参观。
据悉,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是为落实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由中药标本中心(始建于1956年)和医史馆(始建于1996年)整合而成。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该馆建设奠基者。
走出“校园”办馆,面向“社会”展示成果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以收藏中医药文物、珍稀中药标本,突出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馆藏特色。馆藏中医药文物、文献、中药标本2万余件(套),5931件藏品纳入国家文物局数据库。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先后开展了三期建设,现建有医史馆、中药馆、针灸养生馆、岭南医学馆、岭南中药馆、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馆6个主题展馆,“中药水晶宫”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1个,科普互动体验区2个。室外则有“药王山”中草药种植园区、岭南名医壁、中医药文化广场等游览观光区。
“在全新的展馆里,您会感叹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感叹广药南药之奇、岭南医学之特、中医针灸之奥、中医养生之妙;潜心打造的水晶宫也再次华丽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心向往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早在1956年建校之初就建设有中药标本室、药圃,1996年建设了医史馆,由此奠定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馆之基础。2006年,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东风中,学校正式成立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由此开启学校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新篇章。目前,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我国中医药高校首个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文化普及工作的重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推进中医药旅游、中医药研学等文旅活动。典礼现场,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表示,讲述好中医药文物背后的故事,将其蕴含的文化传播出去,走进中小学课堂,走进寻常百姓家,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是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希望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打造精品中医药旅游品牌和研学活动,让社会各界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传播和保护中医药。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不仅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更是广东的中医药博物馆,是广东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龙头单位和重要阵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指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要更加明确“省”级定位,面向全省、服务全省。同时,要进一步跳出“校园”办馆,组织各种专题性的中医药文化考察、研究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壮大。此外,还要进一步面向“社会”展示成果。
探营打卡,馆内亮点早知道
开馆典礼当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园内,记者探营打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整体提升后的新面貌。
看点一:“中药水晶宫”,600瓶标本尽显岭南中医药文化
博物馆一楼分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馆和邓铁涛纪念馆两个展馆。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馆是学校的编年史,展示了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果、师生风貌、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展现广州中医药大学近百年来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
邓铁涛纪念馆是为纪念国医大师邓铁涛所建,邓铁涛纪念馆从邓铁涛家学渊源、为中医建言献策、家国情怀、医德医风、人才培养、创新立说等方面展示,纪念这位铮铮铁骨、仁心仁术、一生献给中医药事业的苍生大医。
博物馆二楼有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和杏林讲堂。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是贯通3个楼层的中庭展览,展出以岭南中草药为主的600瓶药用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晶莹通透、色彩斑斓,站在馆内不同楼层观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中药水晶宫”。
杏林讲堂是为参观团队授课地点,参观团队在杏林讲堂通过观看视频、听老师讲解、动手实践等形式,学习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知识、中药方剂等多方面内容,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看点二:独家馆藏,以史为纲展示医学“成绩单”
博物馆三楼分为医史馆和岭南医学馆。医史馆展示了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2000余件。从医药创始到体系形成、从晋唐医学到宋金元医学、从明清医学到近代医学、从现代中医药到岭南医学,充分展现中医学发展历史轨迹和岭南医学的独特成就。在医史馆内,独家馆藏医史文物有清代王晋绘《名医叶天士遗像》、商代刻有“疾”字字样的甲骨片、明代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拓片、清代十二时辰药瓶与十二生肖药瓶等。
岭南医学馆以史为纲,分古越医药萌芽、南越医药起步、岭南医药开发、广南医药进步、广东中医崛起、岭海医学先声、南粤中医新貌等7大单元,通过文物、图文、场景复原等形式,集中展示岭南医学发展源流与历代岭南名医学术成就。
看点三:华南地区最大中药标本中心
博物馆四楼分为中药馆和岭南中药馆。中药馆展示了常用中药、道地药材、珍稀中药、岭南中草药、海洋药及常用中药剂型等标本3000余件,馆藏的珍稀中药标本有特大野生人参浸制标本、鹿茸标本、百年油桂等。同时还展有药材真伪鉴别、中药防病治病等应用知识和中药的历史文化供参观者参观学习。据悉,该中药馆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
岭南中药馆展出常见岭南地产中草药、广东地区习用中药材、“广药”“广东省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海洋药等药材、药物标本及各类中成药,介绍岭南中草药发展概况和岭南特色中医药文化。
看点四:系统了解传统中医养生方法
博物馆五楼分为针灸馆和养生馆。针灸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优秀的科学传统中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馆按针灸发展的历史主线,以重要人物为线索,系统地梳理针灸海内外传播历程,形象地呈现针灸发展概貌。
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养生防病、强身健体、抗衰延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馆从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岭南篇与体验篇,系统展示我国传统中医养生体系。
看点五:“药王山”2200多种鲜活中草药
与博物馆同步的室外展区有“中医药文化广场”“岭南名医壁”“医圣张仲景雕像”“药王山”“时珍山”“榕园”“同心园”“《神农本草经》摘要园”以及“香樟路”等6条药化绿化道。它们是极具中医药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大大丰富了博物馆游览观光点。
“药王山”中药种植园区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游客可在园区认识鲜活的中草药;岭南名医壁是以岭南文化和岭南医药特色为背景、长达100米的红砂岩岭南名医文化长墙,展现晋代以来在岭南医学史最具影响的10位医家的风貌和学术成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通讯员:张秋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