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
著者:靳埭强 吴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设计哲学体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表达
靳埭强,人称“靳叔”,设计师、艺术家和设计教育工作者,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荣誉博士,设计界的传奇人物。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1967年开始投身平面设计工作,1969年起同时探索新水墨画创作。1970年起投身设计教育,编著设计书籍30余种。1999年创立“靳埭强设计奖”。2003年受邀协助汕头大学创建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并任院长8年,同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十三枚低值邮票。
这套邮票的特别之处,在于靳埭强“中国文化现代表达”的设计哲学使用的表达手法——没有常规地使用摄影或插画,而是以中国画长卷的处理手法进行演绎。
西方风景画所采用的视点,多为平视的焦点透视,即“所见即所得”。而中国传统山水画则采用“视点移动”(散点透视)的方法,让一目不能穷尽的风景,汇于一画。长卷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画面横向展开,可以展现丰富的内容。著名的山水画长卷,包括有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
靳埭强在邮票中展现的香港风景,就是专门从海上选取不同位置进行拍摄,然后再将其拼合成为一幅超长的“长卷”。为了使用方便,通用邮票通常票幅较小,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别。这套新款通用邮票共16枚,面值从10分至50元不等。靳埭强创造性地运用“彩虹色相”,把13枚低值邮票(从10分到5元)分为13个不同的颜色,而它们也能互相拼接,成为“邮票长卷”。
每枚邮票各采用一种主要色彩,海面以彩色代替,其上为等线体英文“HONG KONG”“香港”及面值置于票面上端,“香港”二字使用庄重的中宋体,面值字体与之相配。上方底色与风景之间由彩色渐变为白色,以突出“风景”。风景也处理为单色调,且调整为与底色相协调的色彩。
普通邮票由于各枚面值不同,较少设计为小全张形式(特殊情况除外)。因为面值不同,不利于邮资计算。但此套邮票的设计,“连票”更能突出它的神采。
13 枚低值邮票,设计成为横连“长卷”,完整地呈现了他的设计初衷。13枚邮票从整体上看是中国画的长卷形式, 部分看是中国画的联屏形式,既可以单独看又可以连起来看,这充分体现了靳埭强“中国文化现代表达”的设计哲学。
《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三枚高值邮票
与 13 枚低值邮票使用日景不同,3 枚高值邮票精选了沿海风景中的精华段且是夜景。在3枚邮票上分别是中环大厦(面值10元)、中银大厦(面值20元)、怡和大厦(面值50元)3座年代不同的地标建筑。由于它们票幅较大,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因此使用了全彩色的夜景,而背景色调则使用了从蓝到紫到洋红的渐变颜色。
低值小全张的尺寸为53mmx273mm,其长度创造了世界纪录;印刷使用了7种专色,也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套邮票,巧妙地运用中国画传统的处理手法,使画面信息量达到最大的饱和度,是靳埭强邮票设计的代表作之一。
《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首日封。
《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于1997年1月26日发行。在首日封上,靳埭强特地选用了一张与邮票角度相同的早期香港风景画,与邮票一起对照,形成“沧海桑田”的历史感。
此套邮票因1997香港回归祖国这个历史事件而设计,成为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香港人的骄傲——由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
同时发行的3种小本票,封面使用与对应邮票同样的色调,并以邮票外形框出长景中的对应邮票位置,配以相同的字体,延伸了邮票的风格。
“山水长卷”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概念,此外,靳埭强还提交了一个闪烁的“纯现代的中文字体”方案。
香港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夜景举世闻名。七彩斑斓、璀璨闪耀、灯火辉煌的盛景,正是“东方之珠”的写照。由此,他想到夜景中透出不同色彩的一格格“窗口”。他以马赛克方格构成“香港”二字,并仅以这两个“文字”为主体,设计出13枚低值票。图案的方块分格完全相同,每枚邮票仅使用不同的“马赛克配色”加以区分—这在设计上是不小的挑战。高值的3枚,手法相同,但票幅较大。
这套方案,手法现代、抽象,巧妙而得体地表达了香港的地区色彩和气氛,体现出了前卫、先进的专业设计水平。
《香港’97通用邮票小型张系列第四号》首日封。
1997年2月12日发行《香港’97通用邮票小型张系列第四号》。邮票使用的是刚发行的通用邮票(10元面值)。小型张背景选用了一张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尖沙咀码头,左方矗立的是尖沙咀九广铁路火车总站钟楼,而右方的海上则航行着一艘高烟囱的天星小轮。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对比。
《香港’97通用邮票小型张系列第五号》首日封
同年2月16日发行的《香港’97通用邮票小型张系列第五号》,其概念和手法与前者相同,均使用20世纪70年代尖沙咀九广铁路火车总站的老照片,钟楼还是视觉的焦点,但这次照片的取景角度与前者不同,隔着海港可见对岸的风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