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訪談錄④丨李劍禧:感謝大灣區提供了創業舞台
语音播报

奮鬥者·正青春,「青」愛的港灣——香港青年訪談錄4

祝福

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同聲同氣,同是一家人。借用香港人很喜歡的一首《獅子山下》的歌詞:「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祝願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希望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Hello,買廣貨、港貨就來我們『港夫廣妻』直播間吧,因為我是中國香港人,我老婆是廣州人,對廣貨、港貨熟得不得了!」這兩個月,李劍禧和太太孫嘉晞以「港夫廣妻」的夫妻檔IP正式踏入直播帶貨領域。每周三天,他們都會在晚上8點準時出現在天河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直播間里,兩人配合默契,輕鬆愉快地為粉絲們推薦他們甄選的大灣區好貨。

李劍禧從小在香港長大,因2017年在雲南做公益而結緣廣州女孩孫嘉晞,兩人此後一度過着粵港兩地穿梭的生活。2020年,李劍禧搬到廣州與太太攜手開啟了新生活,並開始了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業之旅。

敏銳觸覺、懷抱夢想、積極融入。短視頻和直播帶貨都是近兩年特別火爆的行業,從李劍禧身上,我們看到了像他這樣的香港年輕人,正在更加主動地開拓創新,勇敢實踐,在灣區找到了創業的樂土,融入了活力涌動的灣區生活中。

我在廣州創業已經兩年多了,非常感謝祖國給了我們港澳青年這麼多機會,可以在內地開啟充滿前景的新事業和幸福新生活。

回想2020年,我剛來廣州和太太團聚時還不知道要做些什麼、能做什麼,在廣州也沒有什麼朋友。在我太太的鼓勵下,我找到了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說起和港澳青年之家的緣分,是我還在香港時,因一次偶然的機會知道他們在香港舉辦講座活動,於是帶着好奇心參加了一次,才開始了解這個機構。我還報名參加了他們組織的考察團來廣州參觀企業、了解了廣州的風土人情。港澳青年之家的工作人員對我的創業疑問都很耐心地解答,還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註冊公司、辦理相關手續,非常感謝他們。

記得有一次和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的林惠斌主任聊起在廣州不知道在哪裡租房比較好,林主任告訴我可以申請人才公寓,還一步步教我如何申請,於是我們很快申請到了人才公寓。入住人才公寓是我們特別開心的一件事,因為香港房租很貴,而我們在廣州用1000多元的月租就能入住兩房一廳的公寓,而且公寓設施齊全,可以拎包入住,我在廣州也終於有了落腳的地方,真正有了一個家。

李剑禧

在大灣區獲得成長

這兩年在港澳青年之家,我時刻感覺到家的溫暖,這裡會舉辦很多講座和活動,幫助我們了解扶持政策,我在這裡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港澳青年,我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平時會經常聚會,討論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大家都會非常熱心地提供意見和幫助。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才能夠快速出道,打造出『港夫廣妻』的IP,這是我以前絕對想像不到的。在香港很多行業都是比較傳統,比如金融、房地產等,但在內地不一樣,這裡有很多創新、有創意的行業,為像我這樣來內地創業的港澳青年開拓了思路,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隨着了解的深入,我甚至還發現有很多行業是可以跨界去做的,這種創新的動力讓我在創業的過程中能時刻保持熱情。當然,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要不斷督促自己每天不斷學習進步,才能跟上潮流。比如,以前我不懂怎樣拍攝視頻、怎麼剪輯,不懂怎樣直播帶貨,不懂怎樣面對鏡頭說話,但是現在我已經慢慢熟練了。走得多、了解得多了,看問題的眼光也會不一樣,這是我們的一個成長,也是在大灣區生活獲得的成長。

我們這兩個月才正式開始直播帶貨,現在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風格,比如選品方面我們帶的港貨會比較多,因為大灣區這邊還是很多人喜歡港貨的。我會找一些大家未必很了解,但非常好的港貨,包括吃的、用的、穿的等;我也了解到一些香港的品牌很想被更多消費者了解,但缺乏渠道,所以我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能夠讓更多香港品牌被大家認識。

我們在直播的時候用的是普通話和粵語,我太太說普通話,我說粵語再加點普通話,很多粉絲說我說普通話挺搞笑的,粉絲們都很喜歡我的「港普」,直播時還經常會「點播」,我太太會忍不住笑我,這也是我們直播時的一個特色。

在有直播的日子裏,我們中午吃完飯之後就會來到直播間,然後開始選品、了解熟悉每個產品的優缺點,然後結合上一次的直播數據來對選品進行調整,包括觀看直播的粉絲量、直播間人數最多的時段、男女粉絲的比例、哪個產品賣得好、哪個賣得不好等。我們從晚上8點開始直播,最長的直播紀錄是連續播了6小時。開始時直播間里沒有什麼粉絲,我們也堅持播下去,因為我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重要就是堅持。我們是用真心去做直播,真心去推薦我們喜歡的產品,相信粉絲們也能感受到。

我們不是明星,沒有流量的光環在,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香港創業青年。我到內地發展得到了很多政策的支持和很多人的幫助,這一點我感激在心,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創業項目才能很快啟動。

李劍禧和太太孫嘉晞(受訪者供圖)

越了解祖國大地就越多驚喜

大灣區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機遇

廣州日報:香港回歸25年以來,就你自己而言,有什麼變化?

李劍禧:從小到大我一直在香港生活,之前幾乎沒有來過內地,但其實我的祖籍是湖南長沙,我在香港原來從事金融工作,生活也很簡單。這兩年搬到廣州來生活,我終於可以通過親身體驗,更加了解祖國大地。了解越多,驚喜也就越多,很多認知也在不斷地刷新。比如當我太太第一次帶我來到廣州的珠江新城,當我抬頭看到那麼多摩天大樓,城市那麼繁華,當時我就不由發出了一大聲感嘆。我還坐高鐵回到祖籍地長沙,到達那一刻,我再一次被震撼了,沒想到長沙那麼繁華,甚至還有磁懸浮列車。如果不是自己走出去,親眼去看,親身去體驗,不會知道原來祖國那麼大、那麼美、發展得那麼好,這些都讓我感到很自豪。

廣州日報:在廣州生活兩年了,對於這座城市有怎樣的體會和感受?

李劍禧:我越來越愛廣州這座城市。在廣州,我很容易找到共鳴,比如廣州人也講粵語,大家同聲同氣,很有人情味,城市也非常包容和接納。還有廣州是千年商都,商業氛圍濃郁,對於創業青年來說非常友好。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廣州的文化了,有時候去到老市區,比如去永慶坊那片,會認真看看廣州以前的建築是怎樣的,會去研究很珍貴的非遺文化,還會仔細觀察老廣州如今都是怎麼生活的,這些場景非常真實,也非常打動我。

廣州日報:作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的年輕人,你有什麼話要對香港的朋友說?

李劍禧:我們有很多粉絲是香港人,有時候他們會問我們「這個地方這麼漂亮是哪裡」,或者是「這個食物看起來太美味了,是哪家餐廳」等。我們拍攝短視頻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香港人看見,知道其實內地現在變化很大,你要過來自己看看才行。

也有香港朋友會問我,大灣區哪個地方生活創業比較好。這兩年我走了很多大灣區城市,覺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就會跟朋友們說要知道問題的答案,你就要先過來看一下。大灣區很多城市都有不少對港澳青年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每個地方的政策、資源也都不太一樣,要看不同的工作類別適合在哪個城市創業。我以前在香港做金融工作的時候,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周末也很宅,但來到廣州之後,我會在工作之餘和太太到從化泡溫泉、到增城吃荔枝、到花都滑雪,這兩年因為拍攝視頻的緣故我們走了很多地方,自己去看、去體驗了許多大灣區的美好。

策劃:趙東方、余靖
執行:湯新穎、何超
統籌:黃婉華、章虹、溫俊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薇薇
圖、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除署名外)
視頻片頭設計/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丁鈺洵
視頻封面設計/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蔣秋平
視頻剪輯/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羅知鋒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