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第二十三期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三雕之一”的广州木雕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三元里马鹏岗出土的西汉前期汉墓中,武士俑和骑马俑等木雕重见天日。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不绝,海外大量红木作为压舱木运抵广州,广州木雕由此兴起。明清时期,广州木雕走向成熟,广式硬木家具作为“贡品”一跃成为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州木雕素以精致、繁复、华丽而驰名,广式硬木家具、岭南建筑装饰木雕、红木宫灯……广州木雕各类作品融入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展现出岭南艺术中西融合、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当代,广州木雕不断推陈出新,从人体学出发进行改良,很好地继承了广式家具造型浑厚、装饰华美、雕刻宽广纵深、寓意吉祥的特点,成为广州人身边最熟悉的“城市记忆”。
史 源远流长
广州木雕跨越两千多年
中西交融技艺独成一派
据《广州汉墓》著录,木雕始见于广州三元里马鹏岗西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武士俑和骑马俑。
宋代著作《营造法式》介绍了混作、雕插写生花、起突卷叶花、剔地洼叶花、透突雕、实雕等6种雕刻工艺。
明清时期,中国家具发展至成熟期,形成苏作、广作、京作三大流派,上演中式古典家具的“三国演义”。
广州木雕历史悠久,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王娟等人在《广州木雕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介绍,秦、汉时期,广府先民已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活用品器物和各式各样的俑类。据《广州汉墓》著录,木雕始见于广州三元里马鹏岗西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武士俑和骑马俑。这些木俑为圆雕作品,人的手和腿、马的四蹄与尾部都是另装的,以竹钉贯牢,雕刻风格写实,动作颇为生动。
陈家祠是品味岭南建筑装饰木雕的最佳去处。@视觉中国
唐代开始,广州对外贸易鼎盛,开辟了万里“通海夷道”,东南亚的酸枝、花梨等贵重木材登陆广州,广州红木家具业兴起。彼时,佛教传入中国,盛行雕刻佛教人物。光孝寺是广州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民谚有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1950年,有人意外发现,光孝寺大雄宝殿的大佛腹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佛物、佛珠、小佛和木雕罗汉,经考证正是难得的唐代木雕,1000多年前广州先民的鬼斧神工重见天日。
到了宋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彼时中国的雕刻技法已趋成熟。宋代著作《营造法式》介绍了混作、雕插写生花、起突卷叶花、剔地洼叶花、透突雕、实雕等6种雕刻工艺。其中混作指圆雕;“起突卷叶花”是指高浮雕;“透突雕”是花纹局部镂空与地脱开的雕法,后世称为“透雕”。千百年来,广州木雕将其中沉雕、浮雕、透雕、圆雕等几种表现力较强的雕刻技艺传承下来,成为主流技艺。
元明清是木雕的大发展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广州十三行”就是海外贸易急速发展和繁荣的见证。在此期间,大部分作为压舱物的珍贵木材大量涌入中国,广州作为多数船只的登陆口岸,留下了很多优质的硬木木材,给广州木雕的发展奠定了材料基础。明清时期,中国家具发展至成熟期,形成苏作、广作、京作三大流派,三大流派各有独特魅力,后人总结为“文苏、豪广、奢京”,上演中式古典家具的“三国演义”。其中广作中西交融,技艺独特。
清代“一口通商”政策令优质木料更为集中经广州进口。随着西式建筑风格及西式家具传入,推动广州红木家具进一步发展。明代装饰艺术风格朴素淡雅,带有龙纹、如意纹、卷草纹等。到了清代,广州木雕装饰花纹越来越多,从简单的线角图案雕刻发展到半立体多层次的浮雕、通雕甚至立体雕,广式家具形成了注重雕工、繁复豪华的独特风格。
彼时,紫檀木、花梨木、鸂鶒木等珍贵木材进口广州后,一大批能工巧匠就地加工,致使红木作坊布满珠江边的河涌两岸。从东濠涌、天字码头、海珠石、清水濠至濠畔街、走木街、象牙街、西来初地一带,涌边堆着木,涌里泡着木。
广州城水运便利,这些硬木可直接运至濠畔街,濠畔街酸枝大器作坊逐渐增加,至清代有数十家,由此濠畔街也被称为“酸枝街”。街头巷尾间,身材健硕的年轻木工匠往来穿梭,在阳光下抡斧挥凿、细心刮磨,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制作精品。那时硬木制作没有烘烤、水煮等工艺,全靠日晒雨淋水泡,至红木干透稳定不变形了才拉开大锯,开片凿木制作家具。
广州不同生产基地专攻不同的产品,如濠畔街、走木街专造紫檀、酸枝;西来初地专制东京木、坤甸木等。行业中,经营迎合普通市场的“大路货”,一般出自平庸的作坊;另一种雇请能工巧匠定图定样设计的则极尽精雕细刻。两种家具在式样、结构、选料上差别很大,所含艺术素质也不同,讲究艺术装饰性与生活实用性的结合,体现了广州能工巧匠的智慧,浸满了广作艺人的辛劳和汗水。
木雕
技 精湛绝伦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中国传统造物讲究顺应季节时令,地理条件适合,材料品质上佳,工匠技艺精巧,四者有机结合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
广州工匠进宫施巧艺
“广作”成清式家具典型代表
在宫廷的示范带动下,广式木雕家具成为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除内地官府、富商每年来广州订做、采购大批酸枝家具外,有些官绅甚至直接将知名工匠请到家中,根据居家环境、个人喜好度身定做。濠畔街、走木街、西来初地一带更是聚集了很多工场。
每一件高档的广式家具,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广式家具雕刻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除了相当数量的传统纹样,也有很多西式纹样。传统纹样采用自然形态的动植物,如植物类有松、竹、兰、梅、菊、葡萄等,动物类有鹤、鹿、狮、羊、龙、蝙蝠、鸳鸯等。最常见的是竹节与梅花。
清代广式家具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和《清代广东贡品》等记载,雍正年间广东开始向宫廷进贡木作家具,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在乾隆元年(1736年)特设“广木作”,招募优秀的广东木匠进入紫禁城中服务,专事皇家家私。
乾隆中期,广作家具作为“贡品”达到鼎盛时期。董兆、李爵禄、杨有庆、罗元、林彩、贺五、梁义、杜志通等广州木雕家具的能工巧匠先后被召进宫,在养心殿造办处制作“广作”,专门为皇室打造红木家具。作品有画桌、龙柜、香几、灯柱、椅、床等。现故宫珍藏的紫檀木雕花双顶八件大柜,就是乾隆元年广州工匠所做。由此,广作家具一跃成为领衔京作和苏作的家具流派,作为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同治八年至宣统三年,广州红木家具业达到高潮,作坊达百多家。相传光绪帝的龙床在广州濠畔街完工后,运至京城竟无人懂得组装,只好急召广州工匠梁阜到京,为使其顺利入宫,皇帝还特地赐他一个官衔。
在宫廷的示范带动下,广式木雕家具成为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除内地官府、富商每年来广州订做、采购大批酸枝家具外,有些官绅甚至直接将知名工匠请到家中,根据居家环境、个人喜好度身定做。濠畔街、走木街、西来初地一带更是聚集了很多工场。
与此同时,广州靠珠江边的十三行商埠贸易中,广式红木家具的出口越来越受欢迎,欧洲商人来图加工也很踊跃,广式红木家具由此逐渐渗入西方生活细节,西方图案和色彩成为粤人手工杰作的寻常元素。
民国时期,广州木雕曾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木雕迎来新发展,涌现出不少精品。
197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招赞惠与工艺大师杨虾、连六、胡枝等大师一起设计制作了酸枝大理石《宝鼎十头床》(广州称长椅为床,十件一套,共一床、四椅、五几),他们把宝鼎形的轮廓线演化成床及椅靠背上的主体图案雕饰,作品中心镶有天然色彩的大理石,上方则雕衬了跃跃欲跳的大小雄狮数只,静中有动,古朴雄风。该作品达到了当时广式红木家具的最高境界,直到现在很多红木家具厂家还在仿造这一产品。作品一出,即被中国驻美国联络处选中使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木雕注入市场经济元素,广州的红木工艺厂从原来的8家,迅速发展到整个珠三角达上千家。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陈达强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5月,记者来到别具岭南园林建筑风格的永华艺术馆,在雕刻现场,陈达强正带领学徒们雕刻家具,各色木雕工具一字排开,工匠们一刀刀地刻,一声声地凿……
记者在现场看到,艺术馆中展出的广州木雕题材多样,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又有渔、樵、耕、读;纹样既有龙凤狮蝠、八仙三星、如意八宝、梅兰竹菊、岭南佳果等传统吉祥式样,又有虎爪脚、法国式图案洋花、双狮滚球等西洋式样,独具广州风味。
陈达强设计的《兽头狮脚圆台》《福龙沙发》《清明上河图宝座椅》等用料宽绰,纹饰精巧,多见西番莲、西式卷草、兽腿足等装饰,更把线雕、浮雕、透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很好地继承了广式家具造型浑厚、装饰华美、雕刻宽广纵深及寓意吉祥的特点,呈现出与简练秀美的苏作、豪华气派的京作家具截然不同的艺术品格。
传承匠心精神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面向未来。陈达强说,“过去的家具坐起来比较挺直,现在得从人体学出发,包括流线、软包进行了改良,使用起来更舒服。”
精巧的木雕技艺
广式家具精致繁复
木材构思雕工缺一不可
好的广州木雕作品,首先看取材,木质是否名贵,木材本身是否较好材质;其次看题材和构思,这也是木雕最难的部分,远看一幅画,近看栩栩如生,构思巧妙则艺术价值高;最后看雕刻制作工艺,好的制作工艺不仅在小处精工细作,也能充分利用木材质感的肌理进行创作。三者都满足,则是木雕中的上乘之作。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普通人如何品鉴广州木雕呢?原华南木雕厂木雕技师、从业三四十年的广州传统手工木雕师唐锦全认为,好的广州木雕作品,首先看取材,木质是否名贵,木材本身是否较好材质;其次看题材和构思,这也是木雕最难的部分,构思巧妙则艺术价值高;最后是看雕刻制作工艺,好的制作工艺不仅在小处精工细作,也能充分利用木材质感的肌理进行创作。三者都满足,则是木雕中的上乘之作。
在题材和构思方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者刘子川认为,广州木雕既传承中原文化,又吸收南粤本土文化,同时深受西方艺术影响。历史上,中原人几次大规模迁入广府地区,或因逃避战乱,或因失宠于中央政权,加上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州木雕的内容多表现岭南的特色植物瓜果和生活场景,艺术形式充满世俗化和生活化。
广州木雕更注重“意头”,不同的广州木雕作品呈现不同风格,喜鹊闹梅、梅鹊争春、喜(鹊)上眉(梅)梢等图案表达吉祥喜庆之意;花(牡丹)开富贵、群鸟戏牡丹等图案昭示富贵荣华;一路(鹭)连(莲)科、爵(雀)禄(鹿)封(蜂)侯(猴)等图案借喻仕途通达;鹤寿松龄、荷花仙鹤等图案寓意长寿安康;荷花白鹭、岁寒三友松竹梅、梅兰竹菊等图案寄托傲骨高洁;鸳鸯戏莲(同心)等图案象征坚贞爱情;石榴、葡萄、葫芦等图案祈福多子多孙、家族人丁兴旺。
木雕注重意头
在雕刻制作工艺方面,据《广州经济年鉴》十卷记载,明穆宗元年(1567年),广州的硬木雕刻家具从工艺风格、结构、造型和图案花纹的装饰方面,已可与宫廷使用的硬木家具相媲美。
与其他地方的木雕不同,广式家具用料充裕,雕刻的面积宽广而纵深,有的家具雕刻装饰面积高达80%以上。如腿足的弯曲度很大,不拼接,纯用一木做成。装饰花纹雕刻较深,刀法圆熟、磨工精细。雕刻工艺也从明代家具简洁线刻,到现代以多层次的浮雕、通雕为主:从传统的龙、凤、蝠、折枝花卉、双狮滚球及各种花边装饰,到融合西方文化的虎爪脚、西番莲纹、西洋卷草纹等,以曲线为主,形态优美。
虎爪腿是广作家具特色的腿部形态,以现存于广州北园酒家的酸枝双雀靠背椅为例,雕刻圆润生动;以通雕为主的广作家具的雕刻装饰,立体感强,特别是沙发椅和公座椅靠背的雕刻“远看一幅画,近看栩栩如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雕刻时,匠人所用的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不同的刀具刻画不一样的线条,如圆刀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有很大用处,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斜刀的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
广州木雕善绘生活场景
陈家祠是品味岭南建筑装饰木雕的最佳去处。记者从陈家祠地铁站D出口一出来,便看见“古词流芳”的牌坊,不远处正是雕龙画栋、古色古香的陈家祠。
走进大门,只见木雕屏门背面的裙板上刻有的两个“福”字,一左一右互为倒写,寓意“福到”和“双福临门”,“福”字为斑驳苍劲的老竹子造型。因“竹”与“祝”谐音,有“祝福”之意。
奇妙的是“福”字左边和右边分别是草书的“多”和“寿”字,竹子上有八只仙鹤,寓意“多福多寿”,另外裙板下方刻有“青春发达,大器晚成”的题款,一方面寄托了希望子孙早日成才的心愿,另一方面则劝诫后辈不要在意暂时的困顿失意,只要不放弃终会成功。
迈进大厅,只见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情景;在“渔舟晚唱”木雕中,艺术家雕刻出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河岸边,渔网高高挂起,渔夫自娱自乐,渔妇怀抱婴孩,孩童无忧无虑玩耍,一幅广府地区普通渔民悠然自得的日常生活情景就在眼前。
广州木雕
变 蝶变重生
首创红木宫灯
高档“广货”之一
“一切如意灯、二龙戏珠灯、三光日月灯、四季平安灯、五福来朝灯、六鳌驾海灯、七夕乞巧灯、八蛮进宝灯、九品莲花灯、十面埋伏灯,闪闪烁烁,斑斑斓斓”。这段流光溢彩的文字,出自清代中期小说《蜃楼志全传》,当中描述的正是清代粤人制作的广式红木宫灯。
宫灯在中国流传很广,制作精细装饰考究的宫灯,除去照明外,还代表着奢华富贵的皇家气派。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由广州的宫灯艺人首创,“广式”之名由此而来,同时广式红木宫灯被列为贡品。广式红木宫灯将广作木雕工艺、玻璃制作工艺和岭南绘画糅合起来,是广州木雕的重要分支,也是广东省一项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民间手工技艺,可谓最高档的“广货”之一。
广式红木宫灯代表传承人罗昭亮
起初,宫灯由木架蒙上丝绸制成。在国外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后,红木宫灯才改用玻璃作灯壁并开始在毛玻璃灯壁上作画。到了清朝,广东宫灯艺人发明了可装卸的宫灯,广式红木宫灯成为出口商品,被称为“中国灯”,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近代初期,广州中华宫灯厂曾拥有450名工人,宫灯产品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岭南文化学者、作家黄剑丰在《白云深处》一书中介绍,广式红木宫灯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来自“木雕世家”。在市十中上初中时,罗昭亮每天都要经过大南路的中华宫灯厂,他总是停留在宫灯面前,“我觉得它很美。一个宫灯有12或18幅画,由于是走马的,可以看完一幅接着一幅,手绘的每幅画都不同,画框又是立体的。宫灯是一个旋转的、活动的、立体的、多画面的画组,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仕女等在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中华红木宫灯厂倒闭,罗昭亮觉得甚为可惜,1996年开始,罗昭亮找到曾在中华宫灯厂任职的技术员们,重新开办红木宫灯工厂。但是前期的生存处境不乐观。为了维持红木宫灯厂的运作,罗昭亮卖掉自己的两套房子,用光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并向银行贷了款。“宫灯的技术一定要传下去,我不在了,儿子要接着做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要有愚公的精神。”后来,罗昭亮儿子跟着他做宫灯,女儿画宫灯玻璃画,外孙女也跟着在学画。
广式红木宫灯在罗昭亮手上逐渐“蝶变重生”。广州的泮溪酒家、大学城岭南印象园等场所,都悬挂有他制作的红木宫灯,“这些场所,宫灯一挂上去,中国传统的味道就出来了!” 罗昭亮颇为自豪地说,广州大学城岭南印象园用红木宫灯时,几乎所有到印象园参观的人都要在这些红木宫灯前合影,红木宫灯的魅力可见一斑。2009年,广式红木宫灯的制作技艺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式红木宫灯的制作主要有木结构制作和玻璃画两大流程。在木结构制作方面,广式红木宫灯选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坤甸木等原材料。选好木料后,要将木料进行烘烤晒干,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紧实。随后,将整块木料按不同部位的规格进行开料,切割备用。 由于红木宫灯的木结构由榫卯工艺联结而成,所以需要在两块木料的连接处做出榫口和卯口。然后再对各部件进行拉花和雕刻。
玻璃画环节要经过四道工序,即喷涂、磨砂、开界以及手绘。每个红木宫灯都由12或18幅玻璃画组成,同一个宫灯上面的每幅玻璃画不尽相同,内容有神话历史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等。
广州木雕工艺制作过程
师承广州美术学院雕刻家尹秋生的木雕高级工黄建龙告诉记者,广式硬木家具制作传统以紫檀、酸枝、花梨木等硬木为主,目前国内很多名家的木雕原料来自越南、缅甸等地。老挝酸枝木、柚木、胡桃木等也很常用。
同样大小的红木,在广州木工匠眼中,能有不同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工匠们专在硬木上做文章,根据木材纹理质地、巧妙构思、不用一颗铁钉。
设计
建筑饰件木雕要配合建筑的整体格调,木雕家具的雕刻图案则对应家具的结构造型。
开料
用电动工具开出大料,一般有三四成的损耗,而过去上好的酸枝木大料利用率高达五成左右。
拉花
俗称“扫样拉通花”,按照设计图,用钢锯条把将要从面到底镂空的部分裁去,现在一般使用拉花机或立铣机操作。图案复杂层次较多的通雕作品仍需要手工完成。
凿花
将雕刻的花草图案扫描在另外的部件上,然后按设计图沿花纹从面到底雕凿出粗坯,使图案初步定型,立体感初现。
光花
在凿花作出的粗坯基础上用长锉、专用雕刻刀具对图案进行细雕。凿花与光花两个工种不断循环,直至将纹样完全雕出,有些接榫处还要保留小部分粗坯,待构件接合后再做细坯。
刮花
用刀片或粗细砂纸对雕刻好的构件进行打磨修光,将花草的粗糙表面磨光至平顺光滑。
打磨
先用砂纸粗磨,再用钢丝棉细抛,将木雕作品打磨光滑。
上漆
先用石膏粉混入生漆进行扇灰,将木雕表面细微的木纹填补平整,再涂上颜色,然后上生漆。生漆一般要上6~7层,每上一层漆都必须打磨光滑一次,保证厚密耐磨。
传统的作品大部分都不着色不打漆,以原木色作底色。
【版权声明】
《读懂广州·粤韵周刊》为广州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版权与合作联系:ddgzyy2022@163.com;电话020—81883458
统筹/读懂广州工作室 刘幸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幸、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桂来、李波、王维宣、陈忧子
海报文案:林玮琳
海报设计:万新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