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工人阶级是这座城市的根基。100年来,广州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自觉的政治斗争,再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奋斗,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激昂的篇章,推动城市向前发展。
地处广州西关的荔湾,是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之一。在这里,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成立、广三铁路总工会成立等事件先后发生,荔湾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斗争。荔湾见证了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光辉历史,荔湾工人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奇迹、走向振兴的革命精神。
说起广东的民族资本工业,自然绕不开归国华侨陈启源。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开拓精神的实业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热心家乡建设的归侨商人。陈启源早年随长兄到安南(现越南)经商,常往各埠观光,对外国人所创办的机械化工厂和缫丝工业深有研究。广东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便是陈启源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在广东南海西樵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源。
除了推动广州缫丝机械化发展以外,陈启源还利用自身对于机械技术的理解,推动着广州机器工业的发展。在继昌隆缫丝厂建设时,他与广州市十三行豆栏街一家专门制造及修理各种机械的家庭手工业作坊陈联泰号合作设厂,由陈启源设计图样,监工制作;继昌隆出资雇请陈联泰号的技工,负责大修小修安装工程,陈联泰号的技术和设备也随之发展扩大,至1876年改称为陈联泰机器厂,是广州第一间私营的机器厂,厂址迁往十八甫。
当年缫丝厂抽丝车间女工工作情景。
协同和机器厂是广州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由陈拔廷、陈沛霖和何渭文三人于1912年,集资3万银元筹建,位于芳村冲口。协同和机器厂创办初期,只经营碾米和机械维修,一年之后扩充。1912年研制成功了“米磨二号”碾米机;1915年成功仿制出中国第一台船用柴油机,使其名噪一时;1918年成功研发160匹马力船用四缸内燃机,并仿制出榨油机、榨糖机和矿用机械等;1931年该厂投资22万元在香港设厂,后又开设协昌成等碾米厂10多间,粤利等航运公司10家。至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各种规格的柴油机383台,有职工340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华南、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
该厂是广州地区较早发展党组织的民族企业之一。1925年,先后发展了李沛群等12名工人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中共大涌口党支部,李佩堪任党支部书记,使协同和机器厂成为芳村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机器工厂。大涌口党支部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事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骨干,并领导芳村地区的工人群众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来源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郭展鹏 整合自荔湾国家档案馆、中山图书馆】
【编辑 邓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