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清洁能源与林业碳汇正融合发展
语音播报

     

   控制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刻不容缓之举。2020年,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6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启,这标志低碳金融时代的来临。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我们该如何产生更多碳汇?哪些产业正来到“风口”?碳交易的开启如何将生态效益转变成经济效益?广州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张维

如今,在国家储备林间的防火林带上,一台台如同陀螺般旋转的风力发电机也正为国家提供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这种新型的风电机扇叶较小,适合大范围高密度地铺设。中林(广州)科学研究院林业碳汇与国家储备分院负责人张维介绍,这种风力发电机启动只需要0.5级风,3级风便可以满载发电,且不受风向影响,全天候发电,年平均发电时间可达6800~7722个小时,年发电量945万度~1053.16万度,一台风电机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按照现在并网电费计算,风电5年后就可以收回成本,接下来45年,都可以源源不断为我国输送清洁能源,而储备林建设直接产生的大径材不仅满足国家木材安全所需,所产生的固碳释氧效益,将来也会通过碳交易带来新的收入。目前在广东的肇庆、韶关等地,相关项目已经陆续上马,预计每年为当地带来数亿元的收入。

风电和储备林协同发展

张维告诉记者,国家储备林和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是一产、二产的深度融合,“我们在种植国家储备林时,为了避免山火的侵袭造成重大损失,以往每隔一段距离都会设置一定宽度的生物防火林带,只为起到隔绝山火的作用;如今在国家储备林的防火林带上,我国正在开展新型软微风电机和光伏发电机风光互补模式试点,在双碳背景下,这种国家储备林生物防火林带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各地的欢迎。”

“现在我们国家特别强调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往,守着绿水青山只能产生直接的生态效益,森林质量难以精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也不能充分实现,很难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随着碳交易的到来,我们在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利用森林产生了巨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市场主体来保护和发展生态,也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东省生态修复协会专家、中林(广州)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生态学博士侯碧清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产业振兴,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双碳”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广东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与碳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系副主任周伟刚刚在从化调研归来,他告诉记者,从化山美水美,目前他们正为从化当地的生态价值实现研究、设计一整套市场机制,“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农民们把林子保护好了,怎样让他们因此获得经济效益,目前我们还在做更全面的调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