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树!广州白云区开展古树名木专项检查
语音播报

目测、拍照,检查古树生长情况和周边立地环境,核查生长地址和位置等……近期以来,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园林绿化局)持续组织开展对319棵古树名木的专项检查行动,全面掌握全区古树名木生长情况现状底数,力求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养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让百年古树焕发新生机。

▉ 百年古树迎全面“诊治”检查

在太和镇沙亭村,有这样两位“见证者”,它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沧海桑田,目睹着这里的发展蜕变。它们分别是位于沙亭大塘东路1号和沙亭南路30号的老榕树,距今都已经超过150年历史,其中沙亭南路30号的古树树龄已超过200年。近日,这两棵古榕树还迎来了一次“诊治”检查,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目测、拍照,检查古树生长情况和周边立地环境,核查生长地址和位置等,并一一记录在册……来自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园林绿化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的执法人员,白云区园林绿化和公园管理中心的园林绿化技术人员,白云区古树守护科普志愿服务太和镇分队的志愿者,以及太和镇、沙亭村的工作人员一起,组成检查小组,对这两棵老榕树进行了细致的专项“诊治”检查。


白云区古树守护科普志愿服务太和镇分队的志愿者张珊珊介绍,白云区组建有古树守护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并在有古树资源的镇街分设18个分队。大家积极配合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园林绿化局),跟着检查小组,一起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检查,记录有关检查情况,并上报发现的古树问题。同时,将“保护古树”相关的科普公益课带入社区和校园等,推动和传承白云区古树保护事业。

沙亭村工作人员林伟良介绍说,村里组建有古树名木巡查人员队伍,平时开展定期巡查,留意古树的生长情况、周边环境,以及有没有人为破坏等。同时,也会积极和村民群众宣传,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村里的古树。

▉ 319棵古树名木都将进行专项检查

记者看到,沙亭村的两棵古树长势良好,树干上还有今年3月统一挂上的“身份证”,编号、科属、树龄等基本信息一应俱全,并注明为三级古树保护级别。树牌上还有两个二维码,分别是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白云区的智慧园林管理系统。记者对着二维码轻轻一扫,手机就显示了树木的详细资料,包括树木名称、保护等级、树龄、树木编码以及责任单位等信息,以及树木故事介绍和图片等。


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园林绿化局)园林绿化管理科四级主办王志勇介绍,二维码相当于古树的“身份证”,除了可以了解树木信息,市民朋友还可以扫码和责任单位进行互动。一旦发现树木遭到破坏,出现虫蛀、折枝、倒伏等情况,都可以直接联系管理单位投诉反映,上报问题,实现共同监督,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枝叶繁茂。


一棵古树,多少春秋。目前太和镇共有26棵古树名木,当天检查小组还前往沙亭村、草庄村、和龙村、大沥村等处,对当地的古树进行全面专项检查。据了解,白云区共有319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分布在黄石街、棠景街、嘉禾街等14个街道,以及四镇范围内,它们见证着白云区的历史变迁,也诉说着一方水土的丰饶兴盛,延续着当地的历史文脉。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有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宝贵价值,理应得到更全面细致的保护。” 王志勇表示,近期以来,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园林绿化局)持续组织开展对319株古树名木的专项检查行动,检查古树保护措施和生长环境,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对古树病虫害防治、周边地面硬化、堆放物料和各类生活垃圾、生长空间被挤占等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全面掌握全区古树名木生长情况现状底数,力求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养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让百年古树焕发新生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全碧芳、李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全碧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