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侨博物馆:馆址建筑就是展出的最大文物
语音播报

“广州华侨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专题博物馆,馆址建筑就是展出的最大文物。”5月31日,“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广州侨界故事分享会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召开,首位分享嘉宾就是广州华侨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华侨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炬原。

“我们今天的分享会场,曾经就是五仙门发电厂的主要厂房。”何炬原介绍,会场所在的屋顶仍保留着百年历史的钢梁钢柱,并通过橱窗形式展示百年历史水泥横梁和带有字母的特种砖块,让每一个参观者仿佛回到了“1920”,感受着广州城市蓬勃发展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海内外广府人的共同记忆。

会场通过橱窗形式展示百年历史水泥横梁和带有字母的特种砖块

何炬原向大家回顾了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建设历程。2012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的议案和提案。广州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将广州华侨博物馆纳入市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3年11月,明确选址市文物保护单位——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历经多年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克服了建筑结构复杂、文物修缮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于2021年7月建成。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和完善提升,广州华侨博物馆终于迎来正式对公众开放的日子。

1901年,英商旗昌洋行在五仙门开办粤垣电灯公司,俗称“五仙门发电厂”。1909年,粤垣电灯公司由官方和华侨为主的民间商人合力赎回自办,1920年该公司变成完全商办,可以说早在一百年前,这里就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

何炬原表示,五仙门发电厂这颗江畔明珠华丽转身,不仅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者,更是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亲历者。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建成充分体现了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的“绣花”功夫,在展示广府华侨历史的同时,也在不同的展区有机融入展示原工业建筑的历史信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