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盐”观“色”修文物|文物“材质”:通过科学分析研究文物制作材料和工艺
语音播报

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广东省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部门,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文物医院”。

“光学成像”“材料与色彩”“红外与拉曼”“扫描电镜”“X荧光与X衍射”“物理与化学”等听起来似乎与文物修复不甚相关的“科室名”,如今却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红外与拉曼”实验室内,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馆员王阳正在对一块出水的陶片进行拉曼光谱的分析检测。

“红外光谱可以分析鉴别材料的分子结构,我们常用它协助鉴别有机质文物材质。”王阳介绍说,比如纸张、纺织品、皮革、文物的有机染料等,就可以通过红外光谱鉴别文物材料。此外,有些以前修复过的文物,曾使用的胶粘剂老化之后需要去除,可以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胶的主要成分,然后,再考虑针对性的方法去除。

拉曼光谱仪也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物材料的分子结构,通常作为红外光谱的互补手段,我们多用于无机质文物材料,比如一些矿物颜料、青铜、铁器、陶瓷等文物材料。王阳说,红外和拉曼对于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文物制作材料的分析,可以推断制作工艺,对文物价值进行新的认知。“哪些颜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何时传入,通过仪器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数据和判断的依据。”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的,他们在制作器物时,有些物质开始或许并非有意添加,可能只是一些矿物本身的夹杂物,后面才逐渐发现这些夹杂物的作用,就有意识地添加了,工艺得到改进和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栾晓森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