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盐”观“色”修文物|文物“脱盐”:从测“电导率”到测“氯离子”
语音播报

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广东省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部门,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文物医院”。

“光学成像”“材料与色彩”“红外与拉曼”“扫描电镜”“X荧光与X衍射”“物理与化学”等听起来似乎与文物修复不甚相关的“科室名”,如今却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粤博的地下一层,与楼上熙熙攘攘的场景不同,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内一片静谧。

在实验室内,来自“南澳Ⅰ号”的船板和瓷器等海洋出水文物正静静地“躺”在特制的脱盐水池中。

“由于这些文物经过海水的数百年浸泡,存在海水中各种盐分的侵蚀。因此,为文物‘脱盐’就成了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文物保护环节。”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说,广东海洋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广东的“南海Ⅰ号”南宋代古船的发现,拉开了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序幕,我们还有“南澳Ⅰ号”明代古船水下考古与保护的实践,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这台设备是离子色谱,我们常用它来检测评估我们文物脱盐保护的进程和效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馆员宋薇告诉记者,在“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打捞工作完成后,数万件出水文物来到我们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些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我们中心就购置了这台设备。“因为在脱盐的过程中,脱盐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是文物脱盐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应用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之前,传统的方法是用测电导率的方式来对脱盐的效果进行判断。“脱盐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浓度差,文物中盐分浓度高,会向着浓度低的水中迁出的过程。”她说,当水溶液的离子浓度增加的时候,测出的电导率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如果水溶液的离子浓度较低,电导率也就越低。“我们定期监测电导率,如果电导率在这段时间一直升高到一个平台不再升高了,就考虑溶液对脱盐效率已经非常低了,就需要更换新的纯水。”

她表示,这种脱盐监测的方式,在给瓷器脱盐时没有问题,但在为金属脱盐时就可能出现偏差。“金属在水里会生锈发生腐蚀,所以脱盐时会用一些脱盐的试剂,这些试剂本身就会使得电导率升高,如果这时再用电导率评价脱盐效果,就很难判断了。此时,就可以通过离子色谱测定水中氯离子的情况,更加精确的判断脱盐效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栾晓森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