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想着要快点救人,跑到现场我先做心肺复苏,同学知道AED就在院楼外,也跑过去拿来用上了。”时隔几天,中山大学医学院叶青同学仍清晰记得5月24日在校内抢救一名触电工人的每个细节。
5月27日早上传来好消息,经过3天救治,这位伤者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良好,将转出ICU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工人触电危及性命 中大学子第一时间出手相救
5月24日16时许,一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丹田物业工人冲到该校医学院办公区,急匆匆地说有一名工友在作业时不慎触电,已没有意识和呼吸,脉搏也停了,人还在作业车上,离办公区不到一分钟距离。
情况紧急,中山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世阳马上找到在办公室勤工助学的四位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叶青、韩梦佳、梁江慧和2019级本科生郭霁峰,大家跟着求助的工人跑回事发现场。与此同时,李世阳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联系校内社康站。
中山大学医学院同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抢救触电工人并使用AED为患者及时除颤
现场已有工友在帮患者做心肺复苏。同学们迅速判断触电工人的生命体征,同时为触电工人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窒息。叶青同学立即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韩梦佳同学协助其为病人进行复苏,郭霁峰同学与梁江慧同学马上跑到医学园大楼外取来AED装置。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园大楼的AED装置
经AED分析为室颤心律,郭霁峰同学马上用AED先后除颤2次,并经过四轮胸外按压后,在120急诊医生赶到之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和机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六分钟后,医生接力抢救
16时6分,6分钟!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急救医护人员乘着救护车到达现场,接力抢救。医护人员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16:23救护车转运到附属第七医院急诊科抢救室。
中山大学附属七院领导高度重视工人的抢救工作,立即启用绿色通道程序,何裕隆院长、潘逸航副院长、郑智华副院长先后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目前,该患者已经转送ICU做进一步的监护治疗。
神器AED+急救培训,救命功夫在平常
据悉,近年来,中山大学在校内积极推进“救命神器”AED的布点和急救培训的普及。去年,一位阿伯在中大南校园球场晕倒心脏骤停,校内门诊部医生首次使用AED成功救治,现场群众、保安也抢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2022年初,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AED顺利“入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此前校区已有5台AED),新增的13台分别安装在运动场、教学楼、生活区等人群密集场所,便于在病人心跳骤停时,就近使用AED,有效防止猝死。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东园食堂门口安装的AED
除了在校园内普及AED设施,还要有更多人能规范操作心肺复苏、正确使用AED,才能及时挽救身边人性命。中山大学一直努力推广校内急救培训,每年在各校区组织对师生员工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培训考核。
2021年,学校在新生军训期间,就完成了对全体大一学生急救培训的全覆盖,大幅提升了校园急救应急能力,切实为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此次成功的院前抢救,同样得益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直在深圳校区努力推广心肺复苏培训。附属第七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何裕隆教授自创院时就非常重视心肺复苏的普及,并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会长的支持下,建立了七院的心肺复苏研究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成立心肺复苏研究所
此前,中大医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组长单位)的校内牵头单位,已联合附属七院在深圳校区开展多期心肺复苏与AED使用培训,面向校内全体师生员工,目前参与培训人数已达7000多人。
“得益于这些培训,这次抢救,现场工人和学生都能及时、有序、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这是一次成功的实战,再次说明了普及急救教育的重要意义。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希望人人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这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中大医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强调道。
医学院、附属七院在深圳校区开展心肺复苏培训
此次参与抢救的4名医学院同学中,2017级三位学生均已考取本校研究生,2019级郭同学作为院学生会骨干,平时也积极参加红十字会的志愿活动。“虽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状况,但我们都接受过多次培训,也在学校附属医院实习过,还是能比较自信地在院外实施抢救。”叶青同学说道。
参与此次抢救的4名中大医学院本科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李世阳、孙琛、刘畅
图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