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从“见义勇为父子兵”看家教之功
语音播报

“我为能拥有他这样一个勇敢善良、正义热心的同学而感到自豪,我敬佩他的勇气。”甘肃省酒泉敦煌市敦煌二中连日来传颂着九年级学生代子琦见义勇为的事迹。年仅15岁的他和父亲代鹏一起,救起了失足落水的祖孙俩。(5月23日中国新闻网)

父子齐上阵,勇救祖孙俩,一时传为佳话。在班主任口中,代子琦“平常就乐于助人,班上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他总会出手相助”;同学们眼中的他勇敢善良、正义热心,“身上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危险面前,救人为先。一次见义勇为,挽救两条生命,平凡人的善举感动了许多人,引来赞声一片。

但榜样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见义勇为少年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偶然中也有必然。接受采访时,父亲代鹏表示“作为家长,我回去想了一下,确实比较后怕”,但还是由衷为孩子感到骄傲。在日常生活中,代鹏就时常教育儿子,别人有困难就要去帮忙,不能袖手旁观。或许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心中早早播下善的种子,正是日常生活中父母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正是每一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后家长的肯定和赞许,化作孩子行善举、做善事的动力,在人生长河中不时绽放出绚丽光芒,照亮了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向善的教育种出向阳的花。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托举。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都讲了同一个道理:家庭教育之于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大多数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现实中多数善行善举的背后,总能发现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子。试想一下,如若父母的教育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许如今父子合力救人的佳话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我们在感动之余,在为见义勇为的善举点赞之余,更要看到家庭教育的力量,从中汲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智慧。只有夯实家庭教育这一托举孩子成长的基石,让更多孩子从家庭教育里、家长言传身教中汲取向上向善的营养和力量,才能更好呵护善心善意,让凡人善举汇聚暖流,让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