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⑤ | 黑煤炭滴出了“黄金液”
语音播报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煤集团煤制油项目时发出了这个伟大号召。

宁煤集团煤制油项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年产4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9月28日开工建设,数万建设者仅用39个月的艰苦奋战就建设完工,并于2016年12月28日产出合格油品。习近平总书记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备煤仓。(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晓东走进这个西北戈壁中的超级工程,听他讲述这个大国重器建设背后的故事。

煤制油这样炼成

煤制油工艺技术是将煤粉碎、液化或是气化处理,之后经过严格的煤化工生产处理,最终转化为柴油、石脑油、轻质白油等合格的产品,从而满足煤化工生产工艺技术的需求。

重器档案:39个月建成荒原上的超级工程

宁煤集团煤制油项目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

它是世界单套化工装置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工程量最大、工艺流程最长的项目。

……

占地面积560公顷,相当于560个足球场、27个鸟巢。

投资550亿元,比三峡大坝枢纽工程投资还多50亿元,是青藏铁路投资的1.7倍。

铺设管道3292公里,相当于银川到广州的距离。

2013年9月28日

项目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工建设。

2016年12月28日

项目A线建成投产并产出合格油品。

2017年底

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两条线全部投产。

2018年

项目转入商业化运营,2019年整体负荷达90%,工艺指标合格率达99%以上。

2020年

项目开展装置建成后首次全深度大检修。

2021年12月

年产出油化品418万吨,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建设故事

“吃3睡5干16”奋战廿年

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2016年12月28日,正值隆冬,寒风刺骨,距离宁夏首府银川40公里外的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15时20分许,在宁夏煤业公司(以下简称“宁煤公司”)煤制油厂区,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出油。

这一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的技术模块国产化率高达98.5%,标志着我国在煤制油化工领域打破了被少数国家长期垄断的局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模式,为巩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技术战略储备。

这个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近二十年的建设之路,生动诠释了屹立在煤制油厂区中心的四块金色牌板上写的那句伟大号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自制“神宁炉”节省资金2亿元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致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而宁夏作为富煤省区,煤炭占能源比重超过90%,多年“靠煤吃煤”,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因此,建设煤制油项目,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可以把宁夏的煤炭资源变成产业优势,最大发挥宁夏本身的资源优势。

一线员工在操作阀门。

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晓东告诉记者,起初,宁煤公司经过一系列考察,准备和当时煤化工做得最好的南非一家公司合作。双方就专利技术的引进进行磋商,但对方凭借自己独有的技术,开出了高额专利转让费以及其他苛刻条件。在此后的近十年中,经过了十几轮的磋商,最终对方并没有让步。

这也让宁煤公司意识到,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制造必须国产化。2011年,中科合成油公司使国产技术不再停留在论文中。就这样,宁煤选择了中科合成油的专利技术,打破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随后,宁煤集团煤制油项目在坚持国产化之路上也越走越好。从步入煤化工领域之初,无任何技术人员储备,到边发展、边引进、边培养,最终形成近7000人的煤制油科研攻关队伍。同时,联合国内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研发,实现按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国产化率达到98.5%。不仅助推了民族装备制造企业跨越式发展,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更是加快终结了进口技术和装备制造产品的暴利时代,真正实现了技术逆袭。宁夏煤业集团研发的日投煤2200吨干煤粉全套气化技术——“神宁炉”,通吃各种“煤粗粮”,彻底解决国外某知名公司气化技术只吃“精煤”的缺陷。该技术不仅获得15项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是为煤制油项目节省资金约2亿元。

高峰期3万人同时施工

在宁煤集团煤制油项目现场,从煤制油工厂近百米的高处俯瞰,上万台大型设备鳞次栉比,现代化大企业特有的宏伟气势扑面而来。而20年前,这里还是被毛乌素沙漠“裹挟”的戈壁荒原。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项目建设得以跃上快车道。

然而,宁煤人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在国内没有类似大规模的项目建设经验可借鉴。煤制油项目投资550亿元,是目前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铺设管道3292公里,铺设电缆2.5万公里,整个项目包括动静设备1.3万台、仪表设备11万台、电气设备1.5万台、阀门24.6万个……高峰期施工人员达3万人,其工程量在任何一个化工项目中都极为少见。

工作人员在气化炉内部进行清渣作业。

艰难时刻,宁煤人发挥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李晓东回忆说:“没有经验只能靠忘我干、创新干、精益干、正气干。”为了推进项目进度,近万名宁煤人秉承“吃3睡5干16”的原则,也就是每天吃饭三个小时,睡觉5个小时,工作16个小时。很多工人经常三五个月“住”在装置现场。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东基地视察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要求项目建设人员“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煤制油项目建设任务”。

最终,宁煤人仅历时39个月就建成了世界上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化工装置,而后又为了项目的安全生产和运行奋斗至今。2021年12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年产出油化品405万吨,至此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李晓东总结说:“艰苦朴素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些精神汇聚到一起,最终建成了这个世界单套化工装置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工程量最大、工艺流程最长的项目,至今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套煤制油项目。”

建设者说

1吨煤转化成油的价值相当于原煤的7倍

一路走来,宁煤公司做了很多次“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在发展过程中摔过跤,遇到过困难,最终战胜了困难走到了今天。李晓东信心满满地介绍,从2016年项目建成到去年年底,宁夏煤业累计开展4轮次559项关键技改,持续攻克、解决影响安全稳定清洁运行重大核心技术;先后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5000多次革新,攻克了工艺设计不合理、联锁控制繁冗、粗煤气灰含量高等诸多问题;项目环保累计投资70亿元,有效解决了大气、污水和固废排放难题。大型煤炭间接液化系统集成及清洁运行成套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实现了装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项目成套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晓东说,对于煤炭公司来说,原始粗放型的挖煤,只是把煤炭资源简单地物理搬移,煤制油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化,最大限度降低煤、水等资源消耗、减少“三废”排放的同时,也给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契机。煤制油项目每年转化煤炭2046万吨,占宁夏每年煤炭总产量的20%。而且,1吨煤转化成油的价值相当于原煤的7倍,这对煤炭企业脱困作用大。同时,煤制油项目不仅是煤炭开采这一单独的行业,而是继续往下做煤制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

而对于宁夏来说,煤制油项目把煤炭资源变成产业优势,最大地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于煤炭化工行业来说,推动了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利用。更为关键的是,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增强了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艰苦朴素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些精神汇聚到一起,最终建成了这个世界单套化工装置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工程量最大、工艺流程最长的项目。

出品:江永忠、许芳、林明
策划:赵东方、余靖
统筹:汤新颖、王晨阳
设计:黄思勤、徐锦昆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梦江(署名除外)
视频统筹:王晨阳
编导:刘宇、王晨阳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梦江 部分素材来自宁煤集团、芒果TV、新华社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宇
海报文案:黄婉华
设计统筹:徐锦昆
海报设计:蒋秋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