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在湾区之心,“链”上全球
语音播报

今日

南方日报整版报道南沙

快和小南一起来看看!

地理大发现以来,

人类再也没有停止对海洋的探索。

远洋贸易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

一点一滴开拓中国海洋文明的进程;

在南方,

珠江出海口崛起的世界级都市圈

正在重塑世界湾区版图。

出海口,是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伶仃洋畔的广州南沙区,是湾顶广州的唯一出海口。曾经万顷沙田,在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下,广州南沙阔步迈向“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全力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

如果说香港是中国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南沙,则是广东与港澳的超级联系人。通往世界,链接全球,南沙正成为重要的一环。

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优势,这是南沙“链”上全球的硬通道;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市场发展环境、人才成长环境,这是南沙“链”上全球的软实力;强筋健骨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这是南沙“链”上全球的“芯”动能。

联动世界 

畅通战略通道塑造新格局

千年商都对话千年大港,

正在南沙续写新的传奇。

南沙港铁路作为珠三角重要的货运通道,打通了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也让南沙的大港优势充分释放。

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南沙需更多通道直达世界。利用交通优势做实湾区交通枢纽,利用区位优势联动港澳共建湾区,利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与世界对话,南沙离世界更近。

2021年12月31日,首列“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进口列车从南沙港铁路南沙港站发车。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将南沙港区班轮航线和口岸功能延伸至株洲、衡阳。相比传统江海联运在总体运输时效上可缩短10天左右;相比公路运输,国内段运输费用可降低约60%。截至4月18日,南沙港铁路海铁联运量已累计突破1万标准箱。

大湾区建设以来,南沙聚力推动实现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南沙大桥、明珠湾大桥建成通车,广深港高铁南沙庆盛站35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随着将来深中通道南沙支线、狮子洋通道、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通车,南沙加快建设服务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

联通世界,交通要道正成为战略合作通道。 

今年3月,南沙首迎能源进口船舶加油。国务院赋予广州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业务许可权,是广州营商环境创新的重要试点内容。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均落户南沙,助力南沙建成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区以及双循环优势明显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南沙的任务不仅仅是

立足广州谋发展,

还要承担衔接港澳、

服务大湾区的历史性使命。

今年4月,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迎来成立一周年。作为促进南沙携手香港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合作平台,咨委会围绕港式国际化社区、粤港跨境数据联通、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率先在各领域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做事规则。

咨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泽说

南沙要打造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平台,需要加强和港方的协同合作,南沙已经在规则衔接、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今后更要下大力气,努力创造更多在大湾区和内地其他地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


重大项目与重大平台

纷纷落子,

源于“来来往往”的通道

在南沙汇聚,

这让南沙有了更多

与世界直接对话的可能。

围绕两个承载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的“人”字形创新走廊交会点的南沙,正加快推进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工作,该项目计划在今年6月动工。

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期间,3天时间里,包括130名中外院士在内的世界各国科研、企业和产业界学者相聚线下线上,共同“探索未来,共享科学”,发出推进科学事业发展的中国强音,南沙的科创显示度得到显著提升。

服务全球 

对接国际最优塑造新优势

开放包容

是海洋文明的核心和灵魂。

全球海洋相接相通的特性,

孕育了开放的海洋精神。

5月6日

南沙区发布首个国家级新区贯彻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文件。提出建设全球溯源中心,构建南沙进口示范区便利监管的数字治理模式,推动“国际数据传输枢纽”粤港澳广州南沙节点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推动科研数据跨境互联,不断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

服务全球,南沙提出着力构建与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相适应、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营商环境与营智环境。

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截至2022年4月,累计形成789项制度创新成果,南沙正以制度创新拓展开放新空间、积蓄开放新动能。

南沙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成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凯认为

南沙的营商环境制度改革抓住了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服务、税收、信用、法治和技术,这五方面的要素保障生产要素高效流通、企业创新活力以及政商良性互动的基础,尤其是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从这五方面展开可以实现纲举目张的效果。”

以营商的“软环境”造就发展的“硬实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南沙,产业政策体系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互促。

3月

南沙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正式发布,提出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建设应用场景,为创新技术和产品规模化推广应用保驾护航。

文远知行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杨庆雄很关注南沙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态度。“这对我们初创型公司非常适合。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成长和区域的创新创业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发现南沙产业政策体系的精准度、可预期度和可获得度正在不断提升。”杨庆雄说。

自2018年以来,南沙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加快推动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之城正着力绘制一幅“未来产业生态版图”。

更优的环境吸引更优秀的人才

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使用数字人民币向区内10名高层次人才兑现安家补贴,成为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人才奖励补贴的案例。

一个能拴心留才的南沙,才能做实湾区之心

近年来,南沙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累计兑现人才奖励补贴约18亿元,惠及约5万人次。加大人才金融支持,成立国际人才金融服务中心,累计发放“人才贷”超16亿元。

加强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平台、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在11个重点产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和保护工作站,为人才提供“触手可及”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南沙正在营造一个开放和弹性的体系,更加强调市场与人才的自由流动、创新知识的分享。

角逐未来 

强壮城市经济筋骨塑造新动能

拥抱全球化的浪潮,

出海之前要练好内功。

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于南沙自身而言

也是一次城市筋骨的锤炼。


目前,中科宇航公司在广州南沙建设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钢结构厂房屋面板铺设完成,各车间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规划效果初步成形。

该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运载火箭30发。这些火箭将为中国商业航天卫星发射尤其是低轨中大型星座的发射任务提供有力的入轨工具,将成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以中科宇航、吉利航天为龙头,以高超声速风洞等大科学装置为支撑,南沙全力打造空天产业园区,协同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拓展在“深空”领域的布局。

强龙头企业、补产业链条、聚产业集群,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南沙在全球产业版图上的“坐标”愈发清晰。重大项目建设让产业“体格”变壮,而不断推进补链强链,则让产业“体质”变优。

日前,作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公司取得出租车经营许可后,南沙自动驾驶“超级独角兽”小马智行与如祺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共建自动驾驶车队。

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回忆

企业落地南沙时,国内没有城市有支持自动驾驶的政策法规,作为刚刚落地并在孵化器共享办公的初创企业,他们将项目书递给南沙区政府的那一刻,心里还在打鼓。

四年多时间里,小马智行已构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仓到仓”干线物流两大业务方向,与包括丰田、广汽、一汽、中外运等在内的世界和国内顶级主机厂、供应商和物流平台建立合作,整体融资估值达85亿美元,是广州连续4年的独角兽企业,也成长为南沙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链主企业。

站在国际赛道,优秀的企业构成有韧性的产业链,拥有前瞻性的眼光,是抢占未来、竞逐全球的关键,也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舞台站稳脚跟。

“未来之城需要未来产业,我们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集聚起珠三角地区汽车、通信、电子、智能交通等优势产业,形成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

南沙区相关负责人说,“AI+新型智慧城市”正加速与自动驾驶融合,南沙有信心在湾区之心打造一座智车之城。

南沙突出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导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聚焦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南沙区持续布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全链条产业,聚集了南砂晶圆、芯粤能、联晶智能等一批涉及上中下游环节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生态。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南沙同比增长6.5%,全区经济发展在全市保持领先姿态。在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规上工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指标增速领跑全市。

分析其数据同样能看出南沙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态势不断稳固。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较2021年全年提高5.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方面今年一季度南沙区“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高于全区GDP增速7.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占GDP比重25.2%,占比较2021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建平台、搭舞台、打擂台,

在南沙,“链”上全球。

五年掠影

2021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131.61亿元,同比增长9.6%,较2017年增加约787亿元,年均增速8.4%;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2.3%,自2017年以来年均增速17.7%;

外贸进出口总值2600亿元,同比增长14.7%,较2017年增加约649亿元,年均增速7.4%;

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较2017年增加124个;

新设企业约8万家,累计登记企业约26.48万家,较2017年增加约21.2万家。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2022年一季度,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84.80亿元,同比增长6.5%。

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方面,1—3月,南沙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2%,税收总额同比增长28.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7%,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9.9%。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规上工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指标增速领跑全市。

相关阅读

“最强大脑”让“不知道”变少,让粤港合作更有成效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Nanxi

图片:刘伟、资料图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