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到《生活在别处》
再到八十多岁高龄时
创作的《庆祝无意义》
他是神秘的隐身者
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米兰·昆德拉的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如同该书腰封所言,“我们不断和他在作品中相遇,却不敢走近他”。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
近40年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并且极度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他笔下的故事和提出的问题让读者难以忘怀,而他本人却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所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
随着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的出版,尘封的档案将被打开,作者阿丽亚娜·舍曼仿佛一位资深拼图玩家,从一手访谈到对史料线索抽丝剥茧的整理,一幅进入昆德拉隐秘世界的地图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和大部分“昆德拉迷”一样,阿丽亚娜·舍曼从二十岁起,就渴望能与《玩笑》的作者昆德拉相遇。为了追寻昆德拉的足迹,她一直走在寻找米兰·昆德拉的路上,从东欧到西欧、从布拉格到雷恩、从科西嘉到美丽岛往返穿行。与其他追随者不同的是,舍曼结识了昆德拉的夫人薇拉,与她一起追忆作家的往昔岁月。因此,这本传记中所引用的资料不仅是第一手的,同时也是取得昆德拉夫妇首肯的,其真实度、可信度前所未有。
不仅仅是昆德拉的夫人薇拉,作者舍曼还采访了与昆德拉有所交集的出版商、电影人、电视主播,接触过年迈的持不同政见者和金盆洗手的间谍特工……在这部传记中她通过作品阅读昆德拉的人生,又通过小说家的人生去解读他的作品。
书中首次全面披露诸多往事的事实与细节,例如首次曝光的昆德拉夫妇被捷克政府监听的相关档案、昆德拉和两任妻子之间的情感故事、在法国以教授文学课艰难维生、被指曾经是政府“告密者”的风波等等。在一系列对作家亲身经历的记录中,再现昆德拉何以成为昆德拉——那个写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创作者。
传记还附有30余张珍贵的照片,如昆德拉年轻时的照片、学生的课堂笔记、国籍证明、第一任妻子的照片等,展现了一段迷失在两个祖国之间的传奇人生。
“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昆德拉提出过无数问题,却从不给出唯一的答案。同样,每位读者也都可以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昆德拉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介绍说,“此次推出的新版昆德拉作品的设计可以和读者深度互动,读者拆下护封,可以带着自己的独家见解,用书中附赠的插画贴纸创作一本专属于自己的昆德拉作品。”
新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贴纸
除此之外,译文社还携手西西弗书店,将在该书店推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籍+阅读手账套装。“我们还将策划组织多场关于昆德拉的读书分享活动,包括线上讲座和播客节目,我们把2022年定义为寻找昆德拉之年。”
《寻找米兰·昆德拉》的译者王东亮教授说:阅读昆德拉是愉快并且益智的,他通常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层层剥离出我们惯常熟视无睹的某些事物的真相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昆德拉同样是令人难堪的,他总是无情透视着生命的本质、人性的本质,让读者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存在,无路可逃。关于米兰·昆德拉,也许永远不会缺少传记、探秘、评述,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肆虐全球、冷战阴影再次笼罩欧洲的当下,阿里亚娜·舍曼的《寻找米兰·昆德拉》无疑具有某种‘唤醒’的功用,它让我们挂念起这位特立独行的世界文学名家的近况,让我们回忆起自己与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各种“相遇”故事,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重读昆德拉的兴趣,再一次伴着他的小说去理解世界和人生,去勘探存在的意义。
法语翻译家、学者余中先先生如此评价昆德拉的作品再版,他说:“在世界走向多边化,文化也趋向于多样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更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读到一种文学模式上自由表达的小小声音。而这小小的声音,则体现出了昆德拉那独特的也富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价值。”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译者、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许钧先生,在谈到“重读昆德拉的意义”时认为:“对昆德拉而言,小说是拓展人的存在的可能,而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昆德拉揭示了对立两元所产生的必然境遇。我们要走出对立的两元,去寻找,去开拓每个人生存的可能性。爱情如此,生活如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如果要评选“对当代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当代外国作家”,有两个名字不得不提:一个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有一个就是米兰·昆德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价昆德拉:“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王安忆则说:“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那样做了对个体的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这也是昆德拉的文学价值之一。”阅读昆德拉的《无知》时,毕飞宇说他“看见了一个洞明世事的老人,在他听见命运之神敲门的时候,他拉开了他的大门,满腔的无奈与悲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丁丽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