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社区”创始人崔丽霞:公益路上诠释“青年担当” | 奋斗者 正青春
语音播报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在广州大学城交流学习的澳门科技大学学生王韵桥,主动报名参与番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来自番禺石碁的运动员邓庭锋,代表中国跆拳道队出征雅加达亚运会;刚刚大学毕业的罗卓麟决定担起番禺钟表维修店第三代传承人的责任......他们见过番禺不同时期的模样,他们在番禺这片热土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展所长,用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书写青春。

五四青年节,微社区e家通番禺矩阵推出【番禺青年说】专题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14位青年,聆听他们在番禺追寻梦想,勇担青春使命的故事。

2010年,她创立了珠三角地区第一个流动儿童社区活动中心,成为一名全职的公益人。公益创业十多年来,她曾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及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等奖项,所创办的公益机构也先后获得过中国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广东省青少年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广州市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示范点等荣誉。

她就是火把社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兼总干事、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9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崔丽霞。

近日,崔丽霞向记者道出她在公益领域实践“青年担当”的经历。

志愿服务影响就业选择

2006年,崔丽霞来到广州念大学,专业为小学教育。在大学第一学期,她加入了一个校外的志愿者组织——启智服务总队,开始了在广州周边城市的支教助学之路。

崔丽霞说,支教期间,课堂上孩子们的言行带给她特别多的启发和动力,让她看到了自己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逐渐坚定了要坚持为有需要的孩子服务的想法。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简单的口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括崔丽霞。2009年6月,大学毕业的崔丽霞面临就业选择,父母一直都希望她毕业后能回家乡的县城当一名老师,但是大学的志愿服务经历已彻底改变了她对于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国家西部志愿者计划。崔丽霞在服务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反思:“作为一个有知识有力量的青年人,不能只顾自己前程。那么,究竟我作为当代大学生,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担当?”

服务期结束后,崔丽霞选择了回到广州,致力于流动儿童(外来工子女)城市融入及发展教育的公益项目运营,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在公益的领域去继续实践和反思“青年担当”的问题。

艰难的公益创业之路

崔丽霞发现,流动儿童在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远比“教育难”“融入难”严峻得多。

火把社区儿童摄影课程作品:《我的小伙伴》

2010年1月,崔丽霞和另外四位小伙伴一起创办流动儿童(外来工子女)社区活动中心。在走访了众多地方的社区后,她们选择扎根具有浓厚岭南风情的番禺新桥村。“这个村子户籍人口很少,外来人口众多,但是这里依然充满岭南风情,村落的文化形态没有被冲击,这让我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火把社区活动中心。

火把社区创立初期,活动中心场地的租赁、门面的装修都需要崔丽霞和团队伙伴们自掏腰包,为了节省成本,她们租下了一个废弃多年的小餐馆作为活动中心的选址,自己买油漆刷新墙、画墙绘,在村里找废弃木板做招牌和书架……五个人合租在一个月租仅600元的老房子里,她们就这样一手一脚用最少的钱做出了一个儿童社区活动中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们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建立信任”这一难题。“那时候,大家对于社工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高,大家对我们保持着警惕。”崔丽霞说,当时,一个五年级的本地男孩给予了她们很大的帮助,男孩带她们走社区、认识本村的人、派传单,还给他的同学推荐这个活动中心。

渐渐地,很多外来人愿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孩子带过来,第一波招募到了20多个外来工子女,主要开展社区托管、兴趣小组课程、图书借阅等基础服务。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开展夏冬令营等活动,带孩子们去进行城市探索,“认识,是城市融合的第一步。”

火把社区以往开展活动的照片。

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机构没有收入,团队小伙伴的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打击,两年后,当初的五人团队只剩下崔丽霞一人。她开始思考:只有一腔热血是干不成事的,机构必须要同时实现孩子受益和可持续发展。从那时起,崔丽霞才开启了真正的“创业”。

她开始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自费参加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从团队组建,项目合作洽谈,服务技术的不断改善到筹款渠道的拓展,她勇于不断试错,并不断加强新工作团队的学习及协作的磨合,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外来工子女社区基础服务模式,还拓展了另外三家社区活动中心。

崔丽霞(左二)在志愿者领袖班学习。

这个服务模式低成本但是可持续,并且可复制性强。崔丽霞介绍,这个项目的课后托管服务也得到了当时市领导的关注,并且批示市民政局进行调研,在全市进行推广。如今,“430课堂”已经在全国的很多社区落地生根,为无数有需要的孩子提供社区照料的资源。

2017年,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战略的调整,机构正式启用了商标名称“火把社区”,在原有的基础服务之上,继续探索“儿童、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体系,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创新,在基层政府的指导下参与儿童发展主题的社区议事平台建设。

火把社区团队合影。

十多年来,火把社区至今已经为至少9000多名流动儿童(外来工子女)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服务人次逾290000人次,动员高校及社会志愿者参与超过8000人,撬动拜耳、微软、星巴克、强生、南方电网、广州二汽等大型企业的资源,合作次数超过500次,其中和拜耳广州、南方电网、广州二汽等企业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共同促进流动儿童的社区照料服务。

街道、社区也越来越重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问题,并且专门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的流动儿童社区安全关注组,协同机构改善流动儿童在当地的生活环境。大量的社会资源整合及有效运用让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流动儿童拥有选择的机会,获得更高质量的社区照顾,以及教育和发展资源。火把社区还以扎实有效的社区服务模式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流动儿童社区发展项目走在了同领域的前列,并且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崔丽霞进行火把社区运营经验分享。

“创业十多年,我也见证着广东公益行业的发展,并以自己为其中一分子为荣。如今我的工作职能也从承担一家机构的运营到联动和支持行业内的同领域伙伴,‘承担’也让我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看到了基层社区激发的活力及希望,从而激发了我更多的行动动力。”崔丽霞表示,她认为青年担当就是如此,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自己的事业和社会的不断向前结合起来,扎根基层,甘于平凡、奉献,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记者 古晓彤】

【编辑 方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