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万网友围观!南海90后老师这样“套路”学生写作业!
语音播报

“老师,其实我不喜欢写作业,
但是,你的套路太深了!”
日前,一段学生讲述被老师“套路”写作业的
有趣视频在佛山街坊的朋友圈里“火”了!

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得知,
这段视频
是由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的
90后数学老师姚雅倩拍摄,
并在抖音账号“姚老师”上发布。
视频里的男孩则是该校六(3)班学生朱同学。

视频中,姚老师不断夸赞学生,
让学生有动力一直坚持写作业,
这样的“赏识教育”
被十多万网友点赞。

截至4月27日下午,
这段视频在抖音上
已有447万浏览量,
收获了14.1万点赞。

对于姚老师的“套路”,
评论区有网友表示老师“因势利导”:

也有网友夸赞孩子聪明可爱:

事实上,这只是姚雅倩
与学生校园日常的一个缩影。
“要做小时候自己向往的课下朋友
课上老师的师生关系中的那个老师”
是姚雅倩在抖音上写的介绍,
也是她的视频里呈现的师生关系。

姚雅倩从小就想走上三尺讲坛,
2019年,她来到倡导“樵实一家人”
管理理念的西樵实验小学,
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如今的六(3)班是她的第一届学生,
姚雅倩说:“我从他们四年级带起,
三年来,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对六(3)班的43个学生来说,
90后老师姚雅倩亦师亦友,
下课时,同学们会亲昵地称她为
“姚美丽”“姚仙女”“小倩倩”……

提及拍摄视频的初衷,
姚雅倩回忆道,大约一年前,
六(3)班的学生们意识到,
自己即将升入初中,
与姚老师相处的时间只剩一年了。

“一想到毕业,我们就很舍不得,
甚至开玩笑说那天要带个盆来装眼泪。”
于是,姚雅倩和学生们想到,
不如通过视频把日常记录下来?

在学校的支持下,去年6月2日,
“姚老师”抖音号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至今年4月27日,
该账号共发布了77条视频,
获得超12万粉丝和188万点赞。

姚雅倩表示,每次拍摄前,
她都会询问每个学生的出镜意愿,
绝大部分学生都很乐意展现自己。
她也认真征求过家长们的意见,
家长们都表示了支持,
还经常自发在家长群转发这些视频。

在视频内容上,
姚雅倩主要展示真实的校园生活,
有一部分视频是学生构思并拍摄的。
“比如他们会觉得哪些东西有意义,

跟我沟通后,我们就开始拍摄。
学生们知道我的手机密码,
就直接用我的手机来拍视频。”

经过一年的视频拍摄,
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大胆。
不过,面对网友们的喜爱,
姚雅倩会给学生们“泼冷水”:
“视频火不火跟我们没有关系,
只是大家知道了我们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大家喜欢我们,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
努力把我们的班集体做得更好。
老师也会带领你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姚雅倩强调:
“我只是普普通通的教育者,
他们也只是学生。”
对于她的教学观念,姚雅倩坦言,
她也听到过少数批评和质疑的声音,
并曾为此困惑、难过。
但是,校长、家长、学生都给了她支持。

此次视频中的男孩朱同学说:
“我很喜欢姚老师。”
自从四年级姚老师带了他后,
他就从来没有过不完成作业。
自己的数学成绩也一路进步,
从四年级的四五十分,
到如今达到八九十分。

在四年级以前,邓同学很内向,
一下子看到很多陌生同学
让他不敢说话。
“姚老师性格活泼,她的性格带动了我。”
渐渐地,邓同学变得开朗起来,
现在甚至成了“段子手”,
常常给同学们讲笑话和段子。

受姚老师的影响,
王同学对数学和语言艺术
有了更高的追求,
如今,她在学校经常当小主持人。
“我觉得拍视频挺好的,

可以发扬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更加自信。”
王同学说:“我特别喜欢姚老师,
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姐姐。”

学生们对姚老师的喜爱,
在视频里随处可见,
比如当姚老师病愈后返校,
加上周末有三天时间没见,
再见时学生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激动地冲上来抱住了她!

事实上,在西樵实验小学,
像姚老师这样
用视频记录日常的老师并不在少数,
比如有老师会专门拍摄
孩子秀出英语口语的视频。

该校校长赖济强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0多年,
他告诉广州日报记者,
学校鼓励老师通过抖音等,
发布校园日常生活的正能量。

在他看来,
此次“套路学生写作业”视频
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赏识教育,
老师先赏识再提醒,
可以有效激励孩子。
“这是孩子的真实反应,
只有师生关系好,
孩子才会愿意说真心话,
我们也鼓励姚老师大胆地做。”

同时,因为该校学生在校住宿,
家长也有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需求,
发抖音视频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记者了解到,六(3)班学生的家长
几乎都关注了抖音号“姚老师”,
平时还经常评论,关心孩子的情况。


赖济强希望以视频为载体:
“让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展现他们自信、健康、快乐的状态。”

在鼓励之余,
赖济强也会向老师们强调,
这类记录校园日常的视频
不应刻意去做作或炒作,
应以学生而不是老师为主体,
向社会传递出教育的正能量声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冯嘉敏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枫(除截图外)
视频/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霍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