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唔使忧|《爱默生传》,要么狂野,要么什么都不是
语音播报

与爱默生所经历的诸多磨难相比,他所写下的句子都充满积极与乐观,时时催人奋进:

此刻,我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忘情地感受着这陌生的、冰冷的、多水的、空中的和虚幻的同情及存在。我播种太阳和月亮,收获种子。

  ——爱默生

近日,《爱默生传》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之一”。

2022年是爱默生逝世140周年,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基于大量爱默生未发表的手稿、信件及私人日记写就,收录爱默生及其家人珍贵影像资料,讲述了这位美国文学先驱历经跌宕又始终激情如火的一生。

《爱默生传》的作者罗伯特·D.理查德森是美国知名的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哈佛大学博士,曾在爱默生的故乡康科德生活过。曾于1990年获得古根海姆奖,于2007年获得美国历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并获得过美国历史学家协会颁发的帕克曼奖等。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爱默生的名字也并不陌生。张爱玲在20世纪50年代曾翻译过一系列美国文学作品,其中《爱默森选集》堪称是她的代表作。

她称:“爱默生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来,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而爱默生本人与中国文化也颇有缘分,他曾在日记中大量摘抄、回应孔子《论语》中的格言,并将孔孟哲学借鉴吸纳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爱默生的一生可谓是天才般传奇的一生。他14岁进入哈佛大学,曾创办超验主义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包括梭罗、惠特曼、霍桑、奥尔科特、亨利·詹姆斯等创造了美国文学辉煌的作家们。他对希腊古典哲学、德国唯心主义,以及对法国、印度、中国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使得爱默生的思想之火始终燃烧不熄,在英美文学界、思想界掀起了“爱默生热”。

作为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

普利策奖得主玛丽·奥利弗曾评价说:“阅读这本书,就是与一千多年来人类的诗歌和思想亲密接触。” 

《爱默生传》作者罗伯特·D. 理查德森(摄影|Joanne Rathe)

理查德森利用爱默生未发表的个人日记、信件和讲稿,完整呈现了这位伟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的阅读、他的习惯与他的个性,描绘出了爱默生作为伟大作家与普通人的真实肖像,以及他隐秘的孤独与爱恨。

他在《爱默生传》的前言中写道:

爱默生为思想而活。他像一个狂热的恋人,执着地追寻着各种思想。他把人的心灵和思维与人的活动和能量联系起来,反对将人的头脑看作是一张空洞的白纸等消极观念,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能量的源头之上,集中在那些能够让思想迸发出光芒的激情之上。火山是他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意象,他曾写道:“我们不仅需要填充气球的氢气和安装在车厢下面的减震钢簧,而且还需要那深藏于安第斯山脉之下的地核之火。”

与其他许多已出版且很有价值的爱默生传记相比,该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将关注点集中到爱默生的学术影响之上,而是聚焦在爱默生本人之上,即这位倡导个人主义的先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

  [美]罗伯特·D.理查德森 著

  陈建刚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