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本的《了凡四训》出版,“全”在哪里?
语音播报

市面可见的《了凡四训》版本不下百种,仅中华书局就有好几种,为什么还要出个三全本?它到底“全”在哪里呢?

历史上颜真卿、朱熹、曾国藩、张之洞等名人的家训、家书,影响深远。明末的袁了凡,文治武功完全不能和这些大咖相比,但他写给儿子的家训却毫不逊色,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了凡四训》。

三全本《了凡四训》:全本、全注、全译

这是所有“三全本”图书的共同特点,《了凡四训》也不例外。《了凡四训》原文字数不多,仅仅11000多字,却蕴含着简单而深邃的智慧,其核心思想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从“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个角度分别论证。虽然文字较为通俗,但也涉及许多历史事件、典章制度、人物地名,也有一些繁难字词,这些都一一在注释中阐释明白。译文雅正晓畅,读来明白如话。是一本深得三全本“真味”的普及之作。

除此之外,混迹在几十上百个版本当中,“三全本”《了凡四训》薄薄一册,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不点儿,可就是这个小不点儿,却有其他“大块头”少见的几个特点:正文穿插了43处精彩的“评注”;书末附录《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大师传》(都有译注);并且附录了读者可参照使用的“功过格”(有译注)。

随文“评注”为《了凡四训》大大扩容。前言中说:“在写作中,除了译注之外,对一些有歧义的地方和一些能够进一步发挥之处,还增加了‘评注’部分,以便帮助读者对该书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一起来看看,三全本到底“评注”了些什么呢?

当了凡讲到母亲让他放弃科举而去学医时,“评注”详细介绍了当时的科举制度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了凡最后中了进士,具体走过了哪些“独木桥”。

当了凡讲到被孔先生算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评注”介绍了历史上笃信“命定论”的商纣王的故事以及墨子、孔子的弟子子夏对命定论的看法;文中讲到云谷与了凡的对谈时,“评注”分析了云谷禅师的话术等。

 

读其书知其人:收录两位主人公传记

了凡的生平,在《立命之学》篇有简要的叙述,但还不够详尽。三全本附录的《袁了凡居士传》,补充了他一生中的大量细节,其善念、善行、善果,与原文自述互为补充。如中进士后在宝坻知县任上筑堤、植柳、治沟塍、课耕种的经历,及后来升职从戎的故事,还有与夫人的居常行事和闲话、儿子袁天启得到的善报,等等。“了凡传”让了凡这个人,形象更为立体,所述也更可信了。

众所周知,了凡的命运是在遇到云谷大师后才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帮助他改变命运的贵人云谷大师,又是何许人呢?

读了《了凡四训》其书,知了凡、云谷其人,两位主人公的传记恰得其所,这是一本小而全、小而美、“纸短味长”的三全本《了凡四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张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