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药”,药有“茶”味,这句流传于乳源的民谚如同“汉瑶畲一家亲”的思想观念一样深入人心,这也正是九节茶产业能够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发展壮大的关键。
清明过后,藏在深山老林的九节茶抖了抖身上的雨露,张开肥硕的墨绿色叶片,肆意地吸收着天地的精华。此时,逾千名农户背上采茶篓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有的市民则会在花市购买一些经过驯化的九节茶带回家中制作盆栽,待到秋冬之际,红珠满盆、植株丰满,观赏价值极高。
在该县洛阳镇深洞村委蓝屋村,采摘九节茶是全村的一件大事。“瑶语叫‘蒂拽’,畲语与客家话叫‘九节茶’,学术名叫‘草珊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药材,嫩芽部分可以制茶。”蓝日杨介绍道,自己是85后畲族人,自退伍后,与93年的妻子陈翠玲一同创业至今已有5个年头,从南岭山上引入的野生九节茶,经过不断驯化与改良,如今发展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了解,洛阳镇位于南岭山脉南麓海拔700-1300米处,与清远英德市波罗镇、阳山县江英镇相邻,是广东省内陆面积最大的镇,森林覆盖率逾90%。洛阳镇深洞村委蓝屋村是蓝日杨成长的地方,村里居住着50多户近400名畲族村民,全村种茶历史悠久。靠山而居、依山择业成了大多数村民的选择,蓝日杨也不例外。退伍返乡后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乡创业。
近五年来,洛阳镇立足“南岭茶乡”定位,重点推动“两茶”(即高山茶和九节茶)产业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九节茶迎来了“高光时刻”。此时的蓝日杨,凭借着部队服役时锻炼的坚强意志以及祖辈传承下来独特的种茶制茶“手艺”立稳了脚跟。
2015年3月,他创办了九节茶专业种植合作社。细心的他发现,九节茶嫩芽炒出来的茶叶药性虽然没那么强,但口感还是略带点药味,且颜色也没有茶叶好看,应该在制作工艺上进行改良,采用红茶的制作工艺,再配一定比例的红茶,淡化药味。经过不断研发,九节茶从品相和口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的九节茶茶叶销量逐年递增,市场供不应求。
“这仅仅是九节茶嫩芽部分的效益,秋冬季节还可以收割枝叶卖给药企,像割韭菜一样。”陈翠玲介绍说,在瑶医瑶药文化街,每家店铺都有此类药材,九节茶产量高、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还可以单独入药。比如我省有关企业生产的清热消炎宁胶囊,成分里就有九节茶。
面对地广人稀的洛阳镇,九节茶扩大规模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源。蓝日杨意识到自己更应该专注于培育高精尖的种苗,让家乡的“特产”播种在大江南北。“此前每年能培育800万株,如今每年可培育1500万株,可以满足3000亩的种植面积。”他自信地说道,2021年期间,周边镇的瑶族妇女邓兰英也加入了种植九节茶的队伍,流转荒地种植500多亩,如今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蓝日杨成熟的种植技术与优质的种苗陆续吸引了江西、湖南、福建、广西、贵州等地种植大户前来交流学习,并成为合作伙伴,为九节茶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洛阳镇人工种植面积达7000亩,一亩可以采摘25-30公斤茶青与1500公斤枝叶,亩产值逾4000元,可带动500名农民增收致富。
乳源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动九节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把种植、加工与研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形成“产供销”+药膳、理疗、康养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瑶医药全产业链,唱响瑶药民族品牌,形成一定规模的乳源特色瑶医瑶药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李巧、文怡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