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昨天从位于阳江市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海一号”发掘阶段日前结束。从2007年“南海一号”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考古人员经过10多年的发掘,目前出水文物超18万余件,其中瓷器约16万件(套),铁器凝结物124吨,开创了全国单个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 “南海一号”是宋代造船史的活标本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一号”将进入漫长的科学考古保护阶段。该馆将统筹做好考古发掘、出水文物保护、船体保存环境控制等工作,对沉船和文物进行及时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系统性研究。 记者昨天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西侧看到,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拔地而起。该中心由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于2021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水下文物的考古、研究、保存、展览条件,推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南海一号”沉船于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国家相关单位先后组织开展过多次水下搜寻、物理探测、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等工作。 昨天,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崔勇告诉记者,“南海一号”沉船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2007年,时任广东水下考古中心副主任崔勇,经历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发掘研究等阶段,他介绍,2007年在多次水下考古工作基础上,以整体打捞方式,完成钢沉箱静压下沉和水下穿梁后,把5500吨的钢沉箱包裹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及其船货整体起吊出水,最后采用气囊拉移的方法平稳移入专门为之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成功,开辟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新领域。 2013年底,“南海一号”保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完成沉船本体及船货以上的堆积清理,清除上部淤泥和部分凝结物后,沉船表面轮廓基本暴露,船体结构较为完整,船型扁肥,船艏平头微起翘,两侧船舷略弧曲,艏艉部弧收,具有一定的型深,但艏艉部分受损残缺,舵楼等上部建筑、日用生活物品和舵杆、桅杆等断裂散落,右后部微倾斜下沉。 据介绍,“南海一号”沉船残体长约21.91、最大船宽约9.87米。左右两舷侧板为多重板搭接结构,主要为三重板结构,左船舷强力甲板或称舱面甲板结构保存较好,船内各隔舱板也有不同程度暴露,已发现14道木质隔舱板,舱壁板上部残损,下部保存较好,共13道横向隔舱。沉船部分隔舱间保留有舺板痕迹,还有保存较好的桅座以及厚重的桅面梁、舵孔等结构。 |
“南海一号”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 据介绍,“南海一号”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大宗精美陶瓷器、体量巨大的铜铁器、光彩夺目的金银器,还有漆木器、铅锡器、玻璃器、人类遗骸以及动植物残骸等多种类型文物,其中既有船货,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具及旅客所携带的贸易用具或随身物品等。 船艏至船艉各船舱舱室内主要为码放整齐的各类瓷器,部分舱室上部码放铁锅和铁钉,各舱货物品种分布及装载具有一定的规律。船货构成丰富,瓷器种类、样式、窑口等在原来出水发现基础上更加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为南宋南方瓷器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年代性质明确的标准器。一些器形较为特殊的外销瓷器、浓郁异域风格的金饰品和剔犀、剔红漆器等更加值得考究。 “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1174-1189)的“淳熙元宝”款,并据相关金叶、银铤及瓷器推测该沉船应属南宋中晚期。其后又发现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南宋淳熙癸卯年为1183年,此后至下一个癸卯年前的六十年间,南宋王朝还有十个年号,皆未发现相关铜钱或纪年文书,可推测该沉船出航应在1183年。 据介绍,“南海一号”沉没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一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形、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
“南海一号”小档案
●朝代:南宋
●沉船残长约21.91米、最大船宽约9.87米
●船身(不算桅杆)高约3.5米
●排水量估计可达400吨
●出水文物:18万余件
“南海一号”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南海一号”沉船被列入水下考古重大项目。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南海一号”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近年来,广东海丝馆依托“南海一号”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馆内全程开放考古发掘过程,展出4000多件文物与展品,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逾1000万人次。“南海一号”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南海一号”是和平之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早在1993年,“南海一号”第一批出水的文物就赴日本的大阪、名古屋、长岛等地巡回展出,获得了日本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近年来,广东海丝馆积极推动以“南海一号”为载体的对外文化交流。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已相继赴沙特阿拉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参与数场国际展览,向西方观众展示了南宋时代中国发展海上贸易的盛况,以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和保护的成就。2022年春节,“南海一号”首次面向东南亚,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马来西亚推出数字化全景展览和宣传活动,为当地民众送去丰富海丝文化体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郭享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