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多年来车陂街各个社区单位对我们家的帮助,帮助我们度过一个一个的难关,让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安心又安稳。”广州天河车陂街西岸社区的常伯(化名)说道。
据了解,常伯今年85岁,是一名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身患心脏疾病和严重的腰腿疾病,多年来独自照顾二级肢体智力残疾的儿子,以及两名在读小学的孙子女。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和退休金微薄,照顾儿子的疾病以及孙子女的学业越来越吃力,他们是车陂街的事实困难家庭。
常伯自2019年主动向社区求助,车陂街社工站及西岸居委获悉,立即展开家访和走访工作,评估家庭困难情况,收集基本诉求信息,并对该家庭成员心理状况进行专业的评估。随后社工及居委两方召开个案工作会议,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机制。
链接专业医疗资源,协助重度残障儿子恢复身体机能
社区工作人员介入时,常伯的儿子因痛风失禁卧床在家,身体十分虚弱,家里也凌乱不堪且异味阵阵。党员社工发挥资源调动的功能,链接了瑞恩养老院的医疗资源,将常伯儿子送到养老院进行专业治疗,并调动志愿者清洁家庭卫生。
西岸居委也通过街道残联的政策资源,帮助解决儿子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常伯的儿子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身体基本恢复了半自理的能力。儿子出院后,党员社工也链接了免费专业护理资源,每月定期入户为其儿子进行康复性训练与理疗,其也逐渐恢复缓慢行走的能力。
凝聚社会资源,提供经济援助支持
由于常伯微薄的退休金要负担起儿子的疾病开销、孙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家庭日常的开销,但由于有退休金并不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为保障该家庭基本生活,党员社工通过调动车陂街公益ATM项目、爱心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的资源力量,持续对常伯家庭进行生活资源援助,其中包括生活食用品、家电、衣服以及书包文具等物资。三年来社区为该家庭链接生活物资价值约4000元,防疫物资资源价值约1200元,助学金资助2000元,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难。
建立心理支援机制,重建家庭生活希望
2021年,常伯的儿子意外逝世,常伯悲痛卧床不起。两名孩子也情绪低落,躲在房间不愿上学。家庭重大事件容易对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创伤,党员社工立即进行专业性介入,定期入户对常伯及两个孩子分别开展心理支持工作。党员社工除了对常伯和两个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也联络了孩子的妈妈定期陪伴两个孩子过渡这一重大的人生事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陪同,虽然过程中也存在反复的情绪,但总体上常伯逐渐走出了悲痛,重建了对生活的希望,孩子的情绪也得到调节,重返到校园当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2022年年初,党员社工、西岸居委工作人员协同爱心企业代表入户回访。常伯的精神状态较好,表达感激中有些哽咽,随后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接下来,车陂街社工站将继续联动各方参与,开展专业性社会服务,搭建互助资源信息库,形成专业对接合作服务模式,切实缓解困难群体的困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通讯员:董水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通讯员:西岸居委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