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街坊,气温回升,路边的蘑菇可千万不要采
语音播报

近日气温回升、雨水充沛,野生蘑菇进入了迅速生长期,蘑菇破土而出,食用却可能很危险。


黄埔区龙湖街安经办提醒大家,每年的3-6月是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期,为了生命安全与健康,切勿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近年来,各地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去年,龙湖街埔心村就曾发生两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2021年6月29日,龙湖街凤福花园的四名居民因采食形似荔枝菌模样的野生蘑菇,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后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蘑菇中毒”。


2021年7月1日,九佛医院于1日凌晨接诊家住埔心村的三名呕吐患者,怀疑为野生蘑菇中毒。患者经过催吐洗胃处理后,由救护车转院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小e了解到,我国的蘑菇种类有400多种,但大多数野生蘑菇是有毒的。民间流传的毒蘑菇和无毒蘑菇鉴别方法不可靠,请街坊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食用野生蘑菇。


辨别毒蘑菇六大误区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没毒。


真相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丽、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比如,红菇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菌是毒蘑菇。


误区2: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真相

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产生颜色变化。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毒蘑菇与大米、大蒜一起煮会变色,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


误区3: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真相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和人不一样。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将其喂养小白鼠也不会死,说明生虫、生蛆与蘑菇是否有毒关系不大。


误区4: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真相

蘑菇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但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可以食用。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5: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


真相

毒蘑菇的毒素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误区6: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真相

有一些毒蘑菇的确生长在粪便上,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下面这些是街道工作人员在龙湖周边发现的野生毒菇。




误食毒蘑菇的应急措施


1.出现疑似误食毒蘑菇中毒现象后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孕妇慎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3.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4.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进食后一旦出现腹泻、头晕、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记者 智顼颖】

【编辑 紫荷】

图片及消息来源 龙湖街安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