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粤剧文化?穗东粤剧人又出“新招”
语音播报

粤剧,曾是风靡整个广府地区的文化及娱乐项目,鼎盛时期其影响力远至海外,传播到全球各地。但在娱乐项目繁多、全球文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粤剧文化正面临着受众减少、传承人不多、影响力剧减的消亡危机。在新时代,如何通过传承与创新让粤剧文化得到新生,是摆在所有粤剧爱好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黄埔粤剧团副团长兼乐队头架、穗东街秦中英粤剧协会会长徐艺超先生。一起来看看,黄埔穗东的粤剧人都为粤剧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哪些大胆的尝试。


演出中的徐艺超(左二)


据介绍,穗东街道以秦中英粤剧协会为代表,将会推行粤剧创新形式“广东三重奏”,意指用三件最传统、最经典的粤剧伴奏乐器——高胡、扬琴、电阮作为粤剧音乐的代表,进行创新演绎、改编粤剧音乐。


秦中英粤剧协会排练室的器材,左为电阮,中间为扬琴,右为高胡


徐艺超在采访中表示,传统粤剧粤曲所需乐手繁多,每次排练演奏都需要凑齐多人,“三重奏”的创新尝试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粤剧粤曲的编排难度,更方便粤剧文化的民间传播。而在此创新基础上,还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乐器调整,方便改编现代流行曲或传统粤剧音乐,从而吸引年轻一代。

秦中英粤剧协会改编《彩云追月》,加入吉他演奏。


在粤剧创新方面,黄埔名家秦中英常在创作中进行大胆全面的艺术探索。粤剧《豪门千金》就是由莎士比亚名作《威尼斯商人》改编的。《豪门千金》早在80年代初,便常以外国形象进行表演,但穿着西服、礼服唱粤剧,与观众有距离感,反响较一般。


秦中英于是先后到澳门、黄埔港、南海神庙等地采风,希望对《豪门千金》进行改编,使之中国化、广州化。改编后的《豪门千金》融入许多两地的文化地标如南海神庙等,使观众看来亲切,容易产生认同感。同时,除了考虑如何将西方社会的法治精神融合到中国的戏曲中,秦中英还把原著散文诗化的语言转换为富有广府方言特色的俚语、俗语,结合文言文和古体诗,使得整个剧目从语言上完成了本土化。在唱腔设计中,秦中英把以梆黄为主的粤剧声腔和流行曲、“生圣人”(新曲)熔于一炉。


《豪门千金》中倪惠英扮演十几岁的娇小姐,得在身段和唱腔上下功夫。


徐艺超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与改编思路,去年8月27日在南湾初心馆共建“广州乡村文艺空间”,以举办惠民演出的形式开展共建活动。活动上,由穗东秦中英粤剧协会带来的中西器乐重奏《彩云追月》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左三为徐艺超先生,演奏高胡


穗东粤剧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探索乐曲和乐器上,还从剧本和传播渠道上进行创新。


徐艺超在采访中提及,街道对剧本的创新是结合当地历史将古典诗词与粤剧结合。在粤剧史上,陈冠卿编剧的《梦断香销四十年》无疑是古典诗词入粤剧的经典之作,得到万人传唱。


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穗东粤剧和原创音乐研讨会上明确了要以创作海丝文化原创音乐作品,讲好穗东故事为目标,打造结合当地海丝文化和名人诗词创作一系列粤曲粤剧。徐艺超说,目前他们已经尝试将苏东坡的两首诗谱成曲,用广州方言演唱,“三重奏”伴奏,希望做成一个叙事型的音乐剧。


穗东街道粤剧和原创音乐研讨会


在传播渠道上,徐艺超向我们介绍现在既有线上的粤剧心得交流和传播,例如通过粤剧爱好者群聊和全民K歌App来与戏友互动,线下也有通过私伙局和协会进行交流。放眼世界,穗东举办海丝国际音乐节,以打造音乐节品牌为目标扩大知名度,促进国际音乐交流和粤剧海外传播。目前海丝国际音乐节已成功举办两届,都获得较好的反响,希望接下来也可以通过举办海丝国际音乐节,进一步弘扬海丝文化和粤剧文化。


2021年第二届海丝国际音乐节期间粤剧演出者留照。


【图文记者 陈锦煌】

【编辑 邓菲菲】

实习生:何泳颐 冯希昀 曾紫云 袁颖芝

视频:陈锦煌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