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的“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开幕,展期至2月27日。本次展览共展出林丰俗作品80余件。
林丰俗是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新中国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山水画专业的画家,他得岭南派大家关山月和黎雄才亲授,同时又能在学院体制下,广泛地吸收其他不同流派艺术养分,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岭南画派注重写生传统和变革创新的同时,融入文人笔墨、民间艺术和近代以来现代艺术语言的新观念、新形式,并通过长期的写生活动,形成自已鲜明的艺术风格。
林丰俗《叠叠春山》
名山胜景固然有不同凡俗的独特,而寻常家山的亲切和温情似乎在林丰俗那里更是激发他灵感的动力和心中探寻的“桃花源”。在历经了走出学院、回到乡村、游历天下及定居湖山之间,林丰俗由青年变成中年,逐步成熟,从学院培养出来,并历经了社会磨练,他开始逐步寻找到与个人志趣相适应的山水画探索道路。他曾自嘲“身行万里半天下,归来还看自家山”。基于他对“自家山”的特殊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岭南画派原有重视写生,注重笔墨语言与形体的结合的基础上,打破文人笔墨之藩篱,吸收民间色彩,融入现代视觉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面貌。一方面他通过岭南特有树木形象的刻画,将树木肖像化处理;一方面对于平凡山村景色中诗意的发掘。
林丰俗《星岩叠翠》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本次展览以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新入藏的林丰俗中国画作品为基础,探讨林丰俗在20世纪60-80年代间对岭南山水画语言的创新实践,围绕其的生活实践经历和艺术探索历程而展开,分“从学院到农村”“行万里路”“湖山之间”“家山何在”四大板块。通过对作品主题与题材及现实山水环境的考察,以及作品、文献、手稿之间的联动关系的探究,并通过画家对于不同主题的锤炼及从实景到写生、到再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变化,来呈现画家的创作实践过程及岭南本土山水画语言的探索之路。
展览现场
在陈湘波看来,对林丰俗中国画作品的系统化收藏和研究,丰富了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特别是现代岭南中国画专题的收藏体系。也期待通过典藏研究工作的持续不断地推进,能将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纳入馆藏,将研究成果以展览和出版等形式推向公众,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在开放中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与影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