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郑子殷:精准、多元、高质量,让家门口的养老更有幸福感

日前,广州发布了《2020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广州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从154.61万人增至179.9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7%。

而社区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推广,为广州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值得关注的是,当养老服务网络撒向社区的各个角落,硬件设施为社区养老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人们便对精准化的服务有了更多期待。

2022年1月,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白云)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子殷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递交关于提升广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提案。

他告诉记者,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两者的优点,是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近年来,广州亦以颐康中心为落脚点,逐渐搭建起一张一站多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他看来,接下来,广州可以在有效回应社区养老需求方面精准发力。“服务是否可及、服务内容是否多元,服务质量是否过关才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他说。

挑战和机遇:社区养老需要更精准的服务

“目前已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主要表现在养老活动和生活照料、日间托管、助餐配餐等普通物质生活服务方面。”郑子殷表示,虽然养老服务网络已经在社区全面铺开.

但由于老年人在经济实力、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养老需求也不尽相同,养老服务正不断向“需求定位服务”的理念靠近,但社区复杂的需求情况给追求精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还要兼顾普惠性,养老服务在精准锁定目标人群以及精准开展养老服务项目等方面存在不小挑战。

与此同时,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仍在不断扩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心理咨询、情感支持、文化娱乐等层面的服务较少。

     资料图片

在郑子殷看来,这是挑战,也是推动广州市养老服务质量迈向新台阶的机遇。他表示,接下来可以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开展更丰富的养老服务,以社区为重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等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医院、老年大学等机构作用;对老年人的需求由经济保障、生活照料转向全方位的照护,尤其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陪伴,形成物质和精神兼具的服务体系。

此外,在培养稳定、专业、高素质的养老服务队伍方面,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服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养老服务人员实行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认证制度;同时建立起社区养老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平衡人工成本和养老设施的资金投入,提升护工的就业保障,保证养老服务持续有效供给;组织、建设、完善一支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针对服务需求多元化的挑战,郑子殷认为,接下来广州可细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不同状况的老年人提供区别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单独建档,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家庭条件、照护需求等客观实际,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从源头上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矛盾,高效利用养老服务资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苏赞
更多文章
杨欣
更多文章
莫伟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