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对“隔离险”应保持清醒
语音播报

“只要9.9元,隔离一天发150元”“隔离一天补贴1000元,躺赚上千元”……据央媒披露,随着多地相继报告本土病例,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在社交平台走红。另据报道,今年春运买机票、火车票,不少消费者也被提醒是否要购买“隔离险”。

据了解,所谓“隔离险”,即指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为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且投保费用大多不超过百元。购买方便、保费便宜,还能提前买个安心、多份保障,隔离险可谓直击消费者痛点。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手把手“教”人怎么通过买隔离险“薅羊毛”或者分享理赔日记的“种草帖”,再加上“限时停售”的饥饿营销手段,隔离险一时间仿佛成了“买到就是赚到”的代名词。隔离即躺赚?事实真的如此吗?

各式各样在宣传营销中看似美丽可人的隔离险,到了理赔环节,就露出了“真容”——隔离险理赔难,背后文字游戏不少,诸多免责免赔条款让保障范围严重打折。对此,许多消费者吐槽,隔离险条款中有一系列限制条件,“被保险公司的文字游戏忽悠了”。事实上,“投保门槛低、理赔限制多”是隔离险类产品的“通病”。毕竟,保险公司不是“散财童子”,要控制理赔风险和成本。因此,消费者想要通过购买隔离险实现躺赚目标,恐怕不现实,这更可能是鼓了保险公司的荷包。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消费者现实需求,隔离险不失为保险行业的产品创新之举,但保险公司若只看重商机,落入“靠噱头赚快钱”的窠臼,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忽悠误导消费者,就值得警惕。消费者还应擦亮眼睛,在购买此类保险产品时要更加谨慎,弄清楚“保什么、不保什么、如何理赔”等关键问题,作出理性选择。同时,这也警示行业加强自律,保险公司不能只顾自己的腰包而留下“一地鸡毛”。更重要的是,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该规范的规范,该叫停的叫停,谨防不良商家打政策擦边球。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