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广州迎来了民生大变化,老人、儿童和特殊群体拥有了这些……


     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广州民政展位

2022年1月21日,广州市民政局召开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回顾过去五年的民政事业发展,提出未来五年主要任务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一系列数据展示了每个人从这座城市出生到老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从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持续达到40张,到7.8万名低保低收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全部落实分类关爱保障;从全国首批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到“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联办事项14项……

“小切口”带来民生大变化。过去的五年,广州的老人、儿童和特殊群体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他们有望得到更多的……

养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里乐享颐康生活

每个人都会迎来晚年。当身体老去,我们能否获得及时的养老服务?在广州,不必担心老之将至。

在广州市老年人口最多的越秀区,位于盐运西一巷的北京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是政府主导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街(镇)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是街道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主阵地。

该颐康中心共五层高,一到二层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有助餐配餐区,多功能活动区,康复训练区、日托休息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三到四层提供机构养老服务,设有全托养老床位12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广州市首批24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中,除了传统的助餐配餐,生活照料,老年人还可以在颐康中心享受照护需求评估、养老服务向导、日间托管、康复护理等18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让不少长者实现了在社区乐享养老的美好愿望。

     智慧家庭养老床位设备


     老人正在申请办理平安通

2021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年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体老年人可公平获得的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养老服务概念,要求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

实际上,在更早前,广州已有一系列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落地,养老服务机构不为生存发愁,专注服务;长期护理保险三年迭代升级,更多老人在补贴支持下获针对性照护服务;与此同时养老床位从机构拓展到社区,从社区搬到家庭,服务(补贴)标准的制定使得一床不再难求。而更细微的变化,发生在老人的生活中。

     广州市老年康复医院床位
     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专窗

为了“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广州出台60多份养老服务改革政策,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设施用地、政府资助、养老人才等要素保障持续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深度广度全国领先,全市建有养老床位7.5万张、颐康中心179个、长者饭堂1069个、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资助1.7万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6万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服务,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37%,全市养老企业7700多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国各城市第一,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银发经济”增速明显。更多人的养老已经“养得了”“养得起”,也能“养得好”。 

     广州市第二老人院老人合唱队正在排练红歌

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和善意中得到守护

在广州市从化区石海村,郭美娟2005年到村基层工作,2019年开始兼任石海村儿童主任一职,这几年她用爱和善意敲开一扇扇困境儿童家庭的门,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在石海村,儿童主任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当地除监护人之外的最大依靠,也是精准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重要力量。

当然,在广州这座温暖的城市,对儿童的友好不仅仅发生在从化乡间。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广州全面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覆盖设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全部配齐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而孤儿养育、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2637元/人/月,居全省首位,1.7万名困境儿童全部落实分类帮扶保障。与此同时,率先在全国开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确保每一位陷入困境的儿童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支持。在社会多方资源链接下,1万多名困境儿童圆梦 “微心愿”,农村留守儿童降至51人,较2016年减少91%。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困境儿童的成长面临诸多挑战,情况不尽相同,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涉及法律、教育、家庭关系、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相关政策等垂直领域的支持,儿童保护工作也需要迈向专业化发展。在这一方面,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挂牌运作,康复服务延伸社区、残疾儿童疾病谱系调查、健康档案数据库等创新探索深入开展,西藏和粤东、粤北地区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联动机制有效建立,全国示范标杆院建设进一步加快。

守护: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实际上,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一直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兜牢兜实底线民生,过去五年创新优化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供给,低保标准稳步提升至1120元/人/月,比2016年提高33.3%,其他社会救助标准联动调整,综合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

此外,广州也在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物质+服务+技术”综合救助广州模式,搭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7.5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动态监测、精准保障,“穗救易”服务品牌”获评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不断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实现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获民政部评估组肯定;开展核对标准化建设,实现核对系统“部省市”对接、双向跨省核查,核对范围拓至17项居全国第一,年均完成核对业务约8万宗,直接节约社会救助资金约1亿元。对口帮扶、援藏援疆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捐赠物资57.41万件、帮扶款物5217.89万元,1个集体、3名个人获评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

完善保障和救助体系的同时,社区也是幸福感的载体。市民需求需要被听见,社区便是传声筒。如今,广州(居)减负增效扎实有力,健全社区专职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推动实现城乡社会组织动员体系全覆盖,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取消证明事项45项;构建线上线下社区治理服务平台,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累计服务居民48万人次;推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实施“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番禺区“五社联动”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全市持证社工逾2.4万人,203个社工站年服务群众400万人次,为社区带来活力,也为每一个家庭带来更多支持。

社会:让每一份社会力量都推动社会发展前行

无论是回应困境儿童还是困境家庭的需求,亦或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还有社会组织在发挥作用。在广州,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正成为广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亮点。从扶残助残、困境儿童照料、乡村振兴工作,到助力营商环境和产业升级……有社会组织在广州为特殊群体开展培训支持,推动就业;也有社会组织用“跨界思维”赋能乡村农产,实现销售“破圈”。广州全市逾8千家登记社会组织可细分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正发挥着各自作用。

在广州市越秀区,一个办公空间正成为专属残障人士的手工作坊,通过手工艺品助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实施第八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残疾人手工艺心工坊”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域,通过聘请导师培训适龄心智障碍者制作手工艺品,并靠商品化的工艺品增加劳动收入,传承民间手工技艺的同时用双手改善生活,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完成康复。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正借鉴商业创投模式,通过部分福彩公益金撬动社会组织社会创新活力,孵化公益慈善品牌项目。值得关注的是,这只是广州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背后原因之一。

过去五年,也是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五年。广州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建立市级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善暖万家”、慈善医疗救助系列项目,累计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2.1万个、医疗救助惠及5.4万人次,成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为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广州挂牌慈善空间120个,社区慈善基金422个;备案慈善公开募捐项目955个、慈善信托项目18个,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跃居全国第二,“慈善之城”成为品牌;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则全面推广,全市注册志愿者426万,居全省第一。

此外,社会力量的活跃也体现在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上。据悉,广州选树21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深化社会组织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开展“红联共建”、“三亮三树”活动,常态化实行社会组织党建“双同步”,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1913个,深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制改革,深化社会组织“一件事”联办政务服务,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030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5205个,全面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此外还出台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地方标准。而作为全市社会组织枢纽平台,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广州市在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

生活:让每对爱人在简约浪漫的婚俗中得到祝福

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对情侣希望简约而浪漫地步入婚姻殿堂,建立新家庭。为此,广州稳步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获民政部支持,婚庆产业园落户从化区,“一区一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品牌有力打造,婚姻服务、婚俗文化和婚庆产业联动发展,助力“甜蜜经济”。 新人不仅婚姻登记更便利,多了婚礼新选择,同时也迎来文明简约新风尚。

此外,人生有欢聚,亦有别离。近年来,广州深入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安葬(放)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完成全市殡仪馆火化机尾气净化设备改造,全力做好清明、重阳祭扫安全保障工作,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业务拓展至8部门14项,节地生态安葬率84.25%居全国前列。

“我们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责主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小切口大变化’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市民群众办实办好每一件操心事难心事。”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该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民政部支持广州在民政科技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五年累计获国家、省市科研立项130项,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第二福利院等民生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示范平台等项目顺利动工,“此外, 广州市民政局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有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兜牢底线民生,没有一例困难群众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无法保障,没有一例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出现疑似、确诊病例,有力保障了民政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

展望:民政为民,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四大任务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五年也是广州民政工作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发挥兜底性、基础性职责,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五年。

“五年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民政事业发展交出一份有份量、有质量的答卷,‘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16项经验全国推广,13项全国试点、示范点落地见效,30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连续9年以第一名成绩获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优秀,155个集体、134名个人获省以上荣誉表彰,广州民政改革创新做法被省委深改办专刊刊发。”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应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得到新提高、基层能力建设实现新进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小切口”带来民生大变化。

今后五年,是广州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关键五年。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接下来,广州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深化,民政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得到新提高”“基层能力建设实现新进步”四大工作任务。

2022年,广州市民政局将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广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民政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实行抓党建促重大任务攻坚先锋计划,推深做实“双微”行动,深化“民政联络专员进村(居)”活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一系列“小切口”带来民生大变化。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广州将全力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打造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制修《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及配套政策,推动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紧密衔接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铺开镇(街)工作站建设,在全市打造11个示范站点。

在社会救助方面,广州将配套制订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等政策,设立社会救助智能服务热线,加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推动兜底救助向综合保障拓展,引导各区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工作,打造社会组织、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枢纽平台矩阵,并打造一批示范性慈善社区,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慈善人才培养等制度,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在养老服务方面,广州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颐康服务站建设,年底前覆盖50%村(居);高标准建设运营市老年医院、老年病康复医院和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认知障碍照护等专业机构,支持养老机构服务延伸社区;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此外,各类民政公共服务也将在2022年更加暖心贴心,推进区划地名、救助管理、婚姻家庭、殡葬管理等专项服务优质共享,推动市第二老人院二期、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观音山公墓首期、市老年病康复医院二期、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大楼5个项目如期完工,加快推动其他项目筹建工作。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广州将构建广州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努力打造引领、辐射、立体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2022年民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民政系统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主要任务,强化示范意识、改革创新、底线思维,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广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更多国家级示范项目、平台和品牌,争当全国、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并在未来五年,民政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先行先试取得新成效,在全国、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通讯员:廖培金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杨欣
更多文章
莫伟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