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乳癌不留痕?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成功了!
语音播报

只需在腋窝隐蔽位置开一个2厘米大小的洞,没有在乳房表面留下手术痕迹,就能完整地切除乳腺癌,而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出院。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苏士成教授团队接连为两位年龄分别为47岁、51岁乳腺癌患者成功实施“微创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据文献检索显示,全球尚没有同类手术报道。

1月20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该院获悉,为了在手术中将肿瘤的边界看得更清楚,在该院医工融合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医生根据乳腺手术的特点,改造了骨科常用的手术“导航系统” ,显著提高腔镜下保乳手术一次切缘阴性率。

逸仙乳腺肿瘤医院荣誉院长苏逢锡教授评价,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有望进一步推动保乳手术微创化、无痕化,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术中导航锁定病灶,精准“描边”切除肿瘤


47岁的王女士(化名)无意中摸到自己左侧乳房有肿物,随即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苏士成教授就诊。

超声检查提示,王女士的左侧乳房2点钟有一个2厘米的肿物,肿物穿刺提示为乳腺癌。“一想到乳腺癌就想到要切掉乳房,这是我难以接受的。”王女士表示。

由于她的保乳意愿强烈以及要求术后乳房美观,经术前充分病例分析、讨论,苏士成教授决定为她施行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

结合王女士术前MR,医生在电脑上可获取乳腺模拟三维图像。手术中,王女士全麻后,医生经腋窝单孔插入定位针,定位针指向哪里,就可以通过电脑得知所处位位置,精确掌握肿瘤范围。

手术顺利完成,王女士恢复良好。“手术第二天就感觉不到疼痛,看外表完全不相信自己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她激动地表示。

一周后,51岁的陈女士(化名)也和王女士一样接受了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手术次日即出院。


王女士赠送锦旗给手术团队


乳腺微创手术精准切除肿瘤是重大挑战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健康宣教及大众体检意识加强,很多患者在癌症早期就发现肿瘤。苏士成教授介绍,据统计,75%的患者可以通过保乳手术进行治疗。

苏逢锡教授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全国最早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性保乳手术,“目前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所有高难手术,我们都可以做,能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近年来,逸仙乳腺肿瘤医院在院长宋尔卫院士和执行副院长刘强教授带领下,积极开展乳腺癌腔镜手术。苏士成介绍,采用微创的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不过,目前的乳腺癌腔镜手术主要集中在皮下腺体全切术,原因是在保乳手术中,切缘阴性格外重要。“通俗地说,就是要确保把肿瘤切干净了,对切除的边缘进行病理检验,查不到肿瘤细胞。”苏逢锡解释说。

在开放性手术中,手术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加上切缘病理检查来评估手术范围。但在腔镜手术中,手术医生靠钳子来接触组织,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评估手术范围。“腔镜手术预测切缘的范围,目前多采用亚甲蓝染色的方式。”苏士成表示,但由于亚甲蓝容易弥漫,影响手术视野,可能导致过多切除正常健康的组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工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丁悦教授表示,医工融合平台支持学科“跨界交叉融合”,用科学家、工程师的思维支持医生解决临床难题,平台成立两年多来取得丰硕成果。


如何在腔镜保乳手术中精准勾画肿瘤边缘?为了解决这个重大的挑战,在医工融合平台的支持下,苏士成教授带领刘志瀚医生、欧欣瑜医生等成员开展攻关研究。

目前,术前主要通过乳腺超声确定肿瘤大概范围,因为由于超声提供的为二维平面而非三维图像,且可能存在超声无法发现的小病灶,这提高了外科医生完全肿瘤切除的难度。而在单孔腔镜下进行切除,难度更大。

在与骨科、神经外科等医生交流时,苏士成得到了启发:骨科和神经外科常使用术中导航系统来实现“精确导航”,乳腺腔镜手术能否借鉴?

考虑到软组织容易随体位发生移动,苏士成团队对导航系统进行了改良,将参考架设计固定到胸骨表面。参考架位置固定不变,类似于坐标系中的原点,手术医生移动手中的定位针,可通过红外线摄像头的信号转换,在屏幕上看到定位针与肿物的位置关系,明确定位针是否已经到达图像显示的肿瘤边缘。手术医生一边移动定位针,在电脑上实时追踪定位针距离肿物的位置,一边用超声刀切除肿物,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的同时把肿物完全切除干净。

苏士成介绍,通过这样的术式,既能发挥腔镜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又能精准地切除病灶实现“保乳”,让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黄睿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