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爱比“天才”更让人感动
语音播报

1月18日,一篇“催泪文”刷爆新媒体平台和朋友圈。《杭州日报》刊登的《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一位父亲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苦难与感动交织、悲情与亲情杂糅的天才翻译家的故事。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被确诊为躁郁症患者。十年来,在爸妈悉心照料下,他几乎读完了图书馆所有外语小说,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十多本著作。

才华在高处,身体在洼地。A面,他是躁狂抑郁症患者,这种疾病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既出现躁狂发作病症,又兼具抑郁发作症状,是一种极具复杂性的心理疾病。B面,他是天才译者。十年里,基本靠自学的他,翻译了22本书,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其中,有同行对《和语言漫步的日记》一书的评价,“起码要掌握德日中三门语言才能译这本书”。精神与肉体相抵牾,注定了金晓宇与众不同的戏剧人生。

一张《背影》,甘苦尽在不言中。报纸配了一张大大的背面照片:金晓宇搀扶着老父亲过马路。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金晓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爱他宠他还懂他的双亲。老父亲不但带他去看医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充当他的工作助手,买资料书、打印样稿、帮助校稿、寄出样书……22本书近700万字,工作量巨大。很多人即使有这种能力,也未必有这种耐力,金爸爸了不起,令人肃然起敬。

人生最可贵者,莫过于雪中送炭。改变金晓宇人生轨道的,不是药石而是关爱。在危难时刻,南京大学出版社向金晓宇递来橄榄枝,让他试着翻译外国短篇小说。初步成功之后,许多出版社都找到他,让他从此走上专业翻译之路。雪中送炭,不啻再造。看似机构行动,背后还是人在促成,那些对金晓宇施以援手的人们,大爱无言,值得点赞。

感动之余,我们能够做的是,在他需要安静之时,让我们默默注视、持续关注;在他需要帮助时,把感动化为行动,全力帮助这位与病魔斗争、不甘沉沦的天才译者。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图/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