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自带药品注射难如何破局
语音播报

据报道,连续在医院购买了28针“苏肽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后,满足受赠条件的患者林燕(化名),拿着助残公益项目赠送的第一批7支赠药,辗转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也没能找到一家肯为其注射的医疗机构。有类似困扰的不止林燕。现实生活中,外购处方药难被接受、自购的注射剂无处注射成为普遍现象,困扰着不少患者。

问题出在哪?先看患者,手头有药,偏偏无法输注使用,难免恼火。再看医疗机构,出于安全考虑,按规定办事,不予使用患者自带的外购药品,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很多药品都有严格的储存、运输要求,若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用药安全隐患。注射外带药有风险,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谁又担得起责任呢?由此,输注外购处方药就陷入了两难:患者有需求,医疗机构有顾虑,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怎么办呢?有的患者无奈将目光转向自己,“打算对着视频自学配药和注射”,甚至有的病人久病成医。当然,此举有风险,并不值得提倡。还有一些人向外找办法,求助于“网约护士”“滴滴打针”等互联网医护服务,但出于高成本和安全考虑,最终也多是望而却步。显然,患者个体的力量并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值得更多思量。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道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药可用是种“看病难”,有药没法用同样也是“看病难”的表现。正如专家所言,“处方药不应只有销售过程,更应关注执行医嘱的服务过程”。将“医院开处方、药店拿药、后续用药”的环节一一打通,既是广大患者的期盼,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此,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方案和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新型治疗模式“日间病房”;再如,在美国,特药患者可以选择到医师诊所或者输注中心进行药物输注。近年来,国内输注中心的建设也开始加速。血液病中心日间输注中心、肿瘤病特殊药品输注中心、医保特药输注中心……一些医院探索建立输注中心,有助于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除医院外,药店针对不断增大的医院处方外流市场,也积极探索新模式,比如建立DTP大药房+日间门诊综合医疗体,提供患者院外一站式解决方案,等等。

医疗无小事。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医疗服务也当与时俱进,不断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如此才能更好实现“病有所医”。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