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次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此前已有10人入職
语音播报

積極參與抗疫陣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利用自身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國際化城市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自2020年年底起,深圳定向招錄的港澳籍公務員陸續入職,至今已有10人。一年多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服務群眾、建設灣區,收穫了經驗與喜悅。而這背後,是粵港澳之間制度性藩籬的逐步取消,人員、資金等要素在大灣區內的流動更加順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跑出「融合加速度」。

「做好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請保持一米距離」「請打開粵核酸碼」「請戴好口罩」……受1月7日深圳出現的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辦事處的港籍公務員黃科毅,連續多日值守在轄區內的益田村廣場核酸檢測點。

「要跑贏病毒傳播的速度,就要加快核酸檢測的速度。」黃科毅說,自己成為健康「防疫牆」的一員,讓市民和城市更有「安全感」,辛苦卻充實。

父母至今仍生活在香港的黃科毅,2018年來暨南大學讀書。「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很多公務員在前線抗疫,給了我很大觸動。恰逢當年年底深圳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我就報名了。」黃科毅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2020年12月,深圳市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招錄共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報名;數千港澳居民進行了諮詢,還有221名港澳居民報考非定向港澳選拔的其他職位。

經歷三輪招考,深圳累計招錄了10名港澳籍公務員。在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工作的萬遷,參與深圳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的輪班;在深圳市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工作的吳慧儀近期也紮根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在蛇口街道辦工作的黃家達,積極投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作為內地公務員系統的新生力量,港澳籍公務員目前多在基層崗位鍛煉,在平凡的崗位上服務群眾、助力城市建設。

2021年8月入職後,黃科毅參與了轄區內工地噪音擾民事件的協調和處置工作。「當時組織了施工方、監管部門、居民參加的現場協調會,最終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說,「要設身處地為居民着想、解決問題,才能做好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貢獻力量」

1997年出生的澳門青年吳慧儀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在澳門、深圳、東莞三個城市拿到了多個單位的入職通知書,最終選擇到深圳成為一名公務員。

現在,她在深圳市羅湖區科技創新局負責科學普及和科技人才服務工作。入職三個多月的吳慧儀,已經參與了小種子「稻」出大戰略、羅湖區中小學第四屆大創客節等活動的組織策劃工作。近日,她也在支援疫情排查工作。

深圳市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四級調研員趙興說,產業發展與科技交流息息相關,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聯動越來越緊密,港澳籍公務員往往普通話、粵語、英語都有基礎,在對港澳進行政策宣講、服務港澳科技企業和人才方面,會更暢順,也更有親近感。

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的崗位,大多有服務境外企業和境外人士的需求。如黃科毅所在的福保街道,轄區內有港澳台人士5243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有港澳台資企業200餘家。

福田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服務聯繫工作,福田區將定向港澳招錄的職位設在了福保街道辦。黃科毅說,「河套的發展速度快、潛力大,我作為福保街道的一名港籍公務員,有信心服務好港澳居民、河套港企。」

「助力國際化城市建設」

「蛇口外國人多、涉外工作多,我學的是英語,在這裏工作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街道辦工作的港籍公務員黃家達說。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蛇口工業區,到如今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在這裏定居生活、工作圓夢,不少外企、國際學校等也集聚於此。南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蛇口街道正在建設國際化街區,港澳籍公務員的招錄將帶來更多助力。

入職不到半年,黃家達目前主要從事安全生產相關工作。「經常要做安全巡查,能讓我深入基層,跟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學習怎麼跟人相處、服務群眾。」黃家達說,「新的一年,希望我能取得更多成長,更多參與境外人士服務工作,助力深圳國際化城市的建設。」

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在2022年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中,深圳再次設置了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

香港青年丁政凱說,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是內地在公共事務行政體系建設方面的一大創新,既突顯了開放精神,同時對於渴望投身公共服務事業的港澳同胞來說,得到了不再局限於港澳地區的新平台。

來源:澎湃新聞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鄺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