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实施“三课”提质工程深化劳动教育实践 培育求真、尚美、正直的生态学子
语音播报

课堂上,老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研究,编制“学历案”,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做中学”;课堂外,校道、天台等场所开辟出劳动实践专用场地,每个班级领一块地,学生自己播种、浇水、施肥,写观察日记……这一帧帧生动的画面,正是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有效推进“双减”的映照。“双减”下,90年的积淀,让长湴小学的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矫健、更有底气。

图片

长湴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长湴村内,创办于1932年,是一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特色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36名。“双减”以来,在传承90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长湴小学继续以“生态教育”为办学特色,令老学校焕发新活力,办成一所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师生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彰显特色

以劳育人,为学生成长赋能

荔枝树、凤凰树、黑桫椤、银杏、梅花、洋紫荆……绿树成阴、花草葱郁,还能见到不少在南方少见的植物。长湴小学占地面积21943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0%,整个校园俨然一个小型“华南植物园”!这些也是长湴小学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实施“劳动教育”的生动教材。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图片

自1989年开始以“劳动教育”为学校特色,发展至今,长湴小学“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劳动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中提炼。劳动教育已在长湴小学生根发芽,成为长湴小学一道亮丽的名片。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育基地实验学校、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小农田建设“5A级单位”、广州市劳动特色学校。“以劳育人,为学生成长赋能一直是长湴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追求。”长湴小学校长杜碧红说。

“小韦韦老师,这个水池是怎样循环的?我们要怎样制作?……”最近,长湴小学的学生在老师韦锴的带领下,准备制作鱼菜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韦锴是专任劳动教师,每天早上7时30分,他都在学校门口准时开启“朝阳第一课”,进行劳动实践科普活动。他把学生进出校门的必经之地当成“教室”,把自然万物当成他的教材,把花草种子当成他的教具,引领学生修剪枝叶、播种施肥,认识植物,讲解劳动知识。

如今,师生劳动探究的情形成为长湴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杜碧红校长介绍,学校设有综合实践科组,其中专任劳动教师2名,兼职劳动教师15名,并聘请来自华南植物园的专家,以及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添砖加瓦。每班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使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研发的劳动教材,完整而系统。学校还与周边科研院所合作,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土壤研究所,组织研学活动,拓展劳动实践空间。

“上个学期,我们班种了白菜,成熟后,每个同学都拿了一棵大白菜回家。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种土豆,我才知道原来种土豆是不用播种的,而是要用发芽的土豆才能种出来。”五年级学生刘思语说的正是每个班的“小菜地”。为了给每个班、每个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长湴小学积极挖掘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道、天台等场所,不断开辟劳动实践种植区域,目前学校“生态农场”的种植面积达414平方米。

每个班级领一块地,学生自己播种、浇水、施肥,写观察日记……这样接地气的“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刘思语同学笑言:“我特别喜欢那块菜地和劳动课,能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我觉得劳动不仅有意思,还很有意义。”

与此同时,学校以劳动项目为抓手,把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拓宽学科课堂的学习领域。例如,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为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制作班牌,指导学生设计、创造、DIY,还充分利用打扫的落叶做树叶画;数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测量、统计,描绘生长观察图等数学活动等;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辨认植物,开展科学栽培活动,将落叶收集起来堆肥;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写劳动种植日记、背相关诗词……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菜地会‘被偷菜’‘被过度浇水’‘被故意破坏劳动成果’等,班主任就将这些事件作为教育资源,通过小班会、道德与法治课和劳动课等发挥以劳育德的功能。”杜碧红校长说,“我们亲眼看着很多学生从劳动教育中得到成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劳动经历和体验,实现了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双减’中‘减’的目的是‘提’,提高育人的质量,我们要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上来考虑怎样实施校内提质”,长湴小学校长杜碧红指出了学校推进“双减”的方向。基于此,长湴小学着力在“三课”上提质,实施“三课”提质工程。

课程提质

依托“种子校”项目优势,打造三个校本课程群

课程提质是“三课”提质工程中的首要环节,如何强化课程顶层设计?2021年3月,“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正式启动。天河区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携手,以3年为周期,选取17所“种子学校”开展试点,主要是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资源,把课程、教学、评价做得更加专业。

图片

长湴小学是17间“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种子学校之一,依托这个优势,开启深化课程改革之路。杜碧红校长介绍,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在校学生、毕业生、家长、老师等进行调研后,凝练学校教育哲学,编写新的课程规划方案,设计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探索适合长湴学生成长需求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建构之路。学校在提升课程规划能力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规范保底,具有结构化、系统性、优质丰富可选择的课程。

图片

“核心方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杜碧红说。长湴小学从自身优势出发,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深度挖掘社区课程资源,整体设计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含“生态探究”“社会理解”和“个人成长”三个课程群,培养出更多具有“求真、尚美、正直”品质的生态学子。

课堂提质

“学历案”覆盖全学科,以学生为课堂主人

“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设计了‘基础版’‘进阶版’和‘挑战版’的学习任务……”在六年级语文老师丁艳的课堂上,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评价反馈等成为常态形式,以促进课堂提质。这也是“学历案”的核心——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设计,突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有效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更系统地学,更有效地学,更有个性地学。“老师上课更有趣了,我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知道了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刘思语同学说。

图片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深入推动备、教、学、评一体化,结合与华东师范大学的项目,长湴小学引领教师编制“学历案”,逐步掌握“学历案”编写关键技术,建构“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实践课堂,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形成素养,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什么是“学历案”?杜碧红校长介绍,“学历案”指的是在教学情境下,教师围绕学习主题、课文或单元,从学习的目标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案。“学历案”体现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以前是老师的课讲完了就结束了,实际上讲完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杜碧红指出,现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情。

图片

现在,学“学历案”、用“学历案”已覆盖长湴小学全学科,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习增值。具体如何做到?丁艳老师表示,这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关注落实课标、学为中心、评是关键。“例如,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时,我们会借助评价工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做到心里有底,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加以指导。”

丁艳老师举例说:“如在学习《书戴嵩画牛》时,学生先复习了《伯牙鼓琴》的学习方法,为后面评价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本课的评价任务。这样的设计由扶到放,学生既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又将评价任务落到了实处。而在落实的过程中,学生也清楚地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这样,课堂上‘真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图片

目前,长湴小学借助学科组的教研平台,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教师团队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实践。2021年秋季开学至今,长湴小学已承担两次天河区教研活动的课例展示、教材解读和作业设计分享的任务,学校骨干教师团队指导非种子校运用“学历案”理念承担区级教研活动。此外,在2021年长湴小学开展的“第十九届绿韵杯教学比赛”中,也以“学历案”的课例展示为主题,学“学历案”、用“学历案”已覆盖全学科。

课堂质量上去了,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作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抓基础,并在作业的个性化、丰富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杜碧红表示,学校按规定有“作业公示制度”,每班设立“作业协调员”,每个学科按不同的年段制定有“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的分层进阶作业。

图片

“目前,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几乎没有学生不交作业。”丁艳老师道出了优化作业设计后的成效。她介绍:“以前每学一课,学生就能猜到老师要布置的作业,现在大有不同。像我了解到的英语作业让学生设计食物制作的流程卡,这种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提升作业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长湴小学还严抓作业面批面改、二次批改。“作业改完后还有错的地方,学生订正后,老师再批改,这样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杜碧红说。此外,学校关注作业的研究,各个学科集备组经常根据学情的变化研究作业框架,抓好大方向。同时,每学期进行各学科各年级作业的分享交流,邀请家委会的学业督导组进行“督导”。

“‘双减’后,作业少了很多,但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像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等类型的作业更丰富。”长湴小学家长林婷分享道。

课后服务提质

全部实现“平躺睡”,结合特色开展丰富的素质课程

中午,学生一边吃着营养可口的午餐,一边听着广播里的名著故事,之后躺着睡个好觉,再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这是长湴小学课后服务中暖心的一幕幕场景。

为保障用餐安全,长湴小学多次组织家委实地考察送餐公司的配餐环境及质量,配餐公司的管理人员定期到学生中收集意见,努力提高午餐的营养和口味。午休时,长湴小学创造条件实现全体学生“平躺睡”。

下午放学后,长湴小学为学生提供基础托管和素质托管服务。在基础托管时段,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答疑辅导。素质托管由校外第三方机构负责,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目前开设有自然类、科技类、健体类、美学类、语言类、音乐类等类别,包括创意美术、编程、武术、书法等课程。学生还能尽情踢足球、打篮球、跑步、跳绳……长湴小学运动场地面积达8631平方米,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后服务条件。令人称赞的是,学校课程组每周抽查第三方课程服务质量,定期反馈。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质量。多措并举,长湴小学努力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给学生打造“快乐成长课堂”。

图片

家长林婷的两个孩子分别上四年级、一年级,“双减”前她都是给孩子报校外的素质课程。“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林婷给大儿子报了校内的书法课程,给小女儿报了校内的乒乓球课程。周三至周五,大儿子还参加学校足球队的训练。第一次给孩子报校内课程,一学期下来,林婷甚是欣喜。

图片

“相比校外,学校的管理好太多,作为家长,非常放心。”林婷点赞道,“我还发现,校内的学习氛围会更好。跟同学一起学,孩子有一种‘竞争’心理,学得非常起劲,现在大儿子还主动要求要报新学期的书法班。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轻松、快乐,家长满意、安心!”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丘敏华

图片 由学校提供

信息时报编辑:黄英奇 见习编辑:梁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