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党史⑱ | 抗洪邮票设计印制仅仅用了12天
语音播报

红邮寻踪,学史力行。

今天,广州日报·新花城推出

《邮票中的党史》融媒体报道第十八篇,

以珍贵邮票为线索,

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红邮名片

《抗洪赈灾》特种邮票

1998年9月10日发行《抗洪赈灾》特种邮票1枚,附捐邮票1枚。面值50分,附捐票50分,发行量为3000万枚。

画面以“众”字为主图,将“众”字变形,显现出众多的“人”手挽手。组成一道道人墙,有力地抵御着洪水,表现出全国军民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决战洪魔、夺取胜利的主题。在画面上方有金色“爱心同在众志成城”八个字。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

国家邮政局2003年5月19日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1套1枚。面值80分,发行量为1250万枚。

邮票的主要图案是由正反方向的红心围绕而成的一个圆形,既表示爱心,又表示团结一心,圆形中间有黑色的“SARS”字样,并被打上“禁止”符号。这个图案,即表示坚决抵制“非典”病毒的侵害和传播、消灭“非典”病毒的寓意,方寸之间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心连心,与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同心协力、战胜毒魔的坚定信念。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

2020年5月11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1套2枚。发行的邮票被制作成首日封和邮折赠送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这套邮票在印制工艺上,首次采用了“心形”异形齿孔,强化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寓意,也表达了前方后方心连心、共同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更巧妙的是,“心形”被安放在“众”字中间,寓意不言而喻。

历史背景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及《抗洪赈灾》,这三套特别发行的邮票,铭刻了国家记忆,记录了历史足迹。人们可通过这三套邮票重温战“疫”抗洪征程、铭记凡人英雄,深切体会方寸间浓缩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云,也能从中感受到邮政人在“国家名片”上所倾注的巨大心力。可以说,这三套“国家名片”已成为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的鲜活载体,必将在历史深处发出别样的光芒。

红邮故事:

邮票发行收入一千万全部捐赠支援战“疫”

《抗洪赈灾》特种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附捐邮票。附捐邮票,也叫慈善邮票,这种邮票既用于邮政,也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

1998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地区受灾严重,损失巨大。洪水无情人有情,灾情牵动万人心。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踊跃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洪救灾第一线。

为助力抗洪救灾、向灾区及时送去善款,国家邮政局决定用12天时间紧急制作一套附捐邮票。在这个往日连设计都难以完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邮票生产的整个流程:设计、审核、报批、下厂、工艺、制版、打样、签样、印刷、打号、入库、发运……然而,邮政各路人马,以抗洪前线军民为榜样,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昼夜奋战,保证了这套附捐邮票的按时发行。

从8月12日国家邮政局决定增发这套邮票,到8月24日邮票全部印制完成,仅用了12天时间,这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是罕见的,更创下了我国邮票设计印制时间最短的纪录。

用邮票传递爱心,并非只有《抗洪赈灾》特种邮票这一个“孤例”。

2003年初春,突如其来的“非典”降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

2003年4月25日傍晚,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电话另一端旅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老华侨,用广东话忧心如焚地表达对国内疫情的焦虑心情,并建议发行一套相关的邮票,唤起更多的人了解“非典”,避免感染。2003年4月26日,山西集邮报第一版刊登了集邮爱好者建议发行抗击“非典”邮票的文章。发行抗击“非典”邮票的上述建议,与国家邮政局的想法不谋而合。2003年4月27日下午,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紧急发行一套抗击“非典”题材的邮票,并将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卫生部门(其中包括500万元现金和价值500万元的邮票和邮品),用以支持抗击“非典”,并将邮票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这场战斗的珍藏纪念。

2003年4月28日,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即刻召集相关部门,拟定了抗击“非典”邮票的名称、枚数、规格、图案要求、发行数量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邮票发行时间暂定为5月19日。20天后,1250万枚《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按时保质完成,并于2003年5月19日,在国家邮政局举行了隆重的邮票首发仪式。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部门根据国家邮政局下达的捐赠邮票数量,向各省卫生部门正式进行了交接。

据悉,这套邮票发行的收入10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卫生部门,用于支持抗击“非典”斗争。

邮票赏析:

“众”和“心”成为三套邮票共同的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际集邮联合会世界邮展评审员、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孙海平就三套邮票的发行背景及邮票赏析接受记者采访。


孙海平

他表示,这三套邮票均突出了全国人民面对灾害、疫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精神,并运用直观的图形和文字强调了这一点。

在《抗洪赈灾》特种邮票中,画面以“众”字为主图,将“众”字变形,象征众多的“人”手挽手,组成一道道人墙抵御着洪水,表现出全国军民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决战洪魔、夺取胜利的主题。在画面上方有金色“爱心同在众志成城”八个字。

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中,邮票的主要图案是由正反方向的红心围绕而成的一个圆形,既表示爱心,又表示团结一心。圆形中间有黑色的“SARS”字样,并且被打上“禁止”符号,即表示坚决抵制“非典”病毒的侵害和传播、消灭“非典”病毒的寓意,方寸之间表达了全国人民心连心,与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同心协力、战胜毒魔的坚定信念。

发行时间距离当下最近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在印制工艺上首次采用了“心形”异形齿孔,强化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寓意,也表达了前方后方心连心、共同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更巧妙的是,“心形”被安放在“众”字中间,寓意不言而喻。大版边纸也有精心设计,中间是朱红色底金字标语: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背景为金色的万里长城,进一步突出了邮票的主旨。

这套邮票采用连票的形式,好像由两幅“宣传画”组成,邮票图案中一个红色的汉字“众”将它们紧密连接一体。

左边邮票的主图表现的是身处中国抗疫第一线的群体:有背着背包刚下飞机的军医、有专心观察手中试剂的护士、有在电脑前潜心工作的研究人员、有手拿体温枪的志愿者……同时,图中还设计了飞机、轮船、货车、高铁等元素,展现全国各地驰援湖北、驰援武汉的感人场面。

右边邮票以拳头紧握、刚毅决然的医务工作者形象为主体,背景饰以救治场景、逆行支援背影、方舱医院等,刻画出义无反顾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专家访谈:

抗洪赈灾抗击疫情体现“中国精神”的延续

广州市委党校教授王超就三套特别邮票所蕴含的中国精神进行了解读。


王超

王超表示,无论是抗洪赈灾,还是抗击“非典”以及抗击新冠疫情,既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延展,又体现了“文明大国”的再造。在当今世界中,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伟大抗疫精神的意义更在于生动践行和科学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之本、价值方向和道义理想,创造性地激活了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整合、凝聚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价值观。面对自然灾害和病毒疫情,在关键时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无数人的主动选择、自觉行动,体现的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担当。特别是在疫情之下,没有什么利益高于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为民初心的高度担当,更是为民使命的全力践行。

他指出,当一套精神谱系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从提出到认知再到深入人心,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就成了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标识。精神标识不仅代表着国家文明和文化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自信,也饱含着与世界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意义。

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强国形象”,也向世界展现了“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文明古国”的现代辉煌。

统筹/汤新颖、徐梅花、陈雅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丁钰洵、罗知锋、甄志良
视频剪辑、特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甄志良
视频出镜、配音/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文宇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沈视晚报、《百集微记录·红色档案》、《美术作品中的党史》、《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
海报设计/周振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