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白云区环卫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语音播报


环卫作为城市管理的重头戏,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针对性治理当前环卫设施保障能力不足、生活垃圾运转压力大等重点难点问题,构建符合超大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白云区环卫工作不断谋划新思路,推出新动作。

记者从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着眼于摆脱当前环境卫生困境,该局坚持人民至上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高质量垃圾分类的无废城市、建设智慧城管,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环卫设施的落地建设和改造提升,推进环卫作业方式、作业模式现代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环卫行业监管能力,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环卫现代化管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让白云环卫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环卫设施更智能,环卫管理更高效

最近,景泰街柯子岭垃圾压缩站在全区率先试点推行压缩站智慧监管系统,在压缩站入口处安装了智能分析摄像头,智能识别进出压缩站车辆车牌。“一旦发现非目标车辆将及时预警,防止出现压缩站接收非本单位垃圾的行为。”该压缩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该压缩站内还安装了称重地磅,实时掌握各压缩站垃圾总量趋势变化。

移动智能垃圾压缩站
移动智能垃圾压缩站。

智慧化环卫设施,助力环卫管理更加高效。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还在全市率先推行垃圾压缩操作平台AI智能监控设备,对压缩站环境卫生脏污、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自动识别抓拍。

在白云区,环卫作业中的智慧化运用已开始渗透到方方面面,除了垃圾收运车、保洁车,机扫车、洒水车上也安装了智慧化设备。接下来,该局将不断创新压缩站智能化管理,推广使用垃圾压缩站智能系统,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称重管理、统计报表、预警管理等多方面,实现对辖内64个压缩站的视频监管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该局还将结合GIS地图和视频监控,一目了然地掌握所有环卫垃圾压缩站情况;并利用RFID卡(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和视频抓拍,了解车辆进出压缩站的详细情况和收运情况。

垃圾分类重头戏又将如何进一步信息化?据了解,白云区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将通过AI自动识别、视频监控、大数据处理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对居民分类投放和投放点保洁管养的全区域、全范围、全时段监管督导和信息智能化覆盖,实现分类投放规范和准确率均超95%。

同时,加强“云村码”监督小程序、“白云Fun”志愿者小程序、动态排名督导系统、厨余垃圾处理点监管系统等垃圾分类工作智能信息平台建设,相关数据对接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动态督导处理垃圾分类投放问题,预期实现整改完成率达98%。

此外,白云区还将推广应用新型环卫车辆。投入更多的小型扫地车、洒水车、冲洗车、新能源环卫车辆,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计划2025年市政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试点使用无人驾驶环卫车、环卫机器人等新型作业设备,推动5G、人工智能与环卫作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大中型转运站、环卫停车场各一座,促进垃圾转运向规模化转型升级。在小型转运站、收集房、工具房及环卫驿站的建设和升级改造中,将全面推行“小设施,大师做”,进行高品质规划设计,彰显岭南风格、广州特色。

探索环卫管理工作新模式、新路子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白云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开放式城区管理区域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环卫管理方面虽然在不断加强,环境逐步有所改善,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抓点不抓面”,尚未形成系统、专业、有效的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市容环境秩序混乱、居民生活品质低的困境。

不过,针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开放式城区,白云区正在不断尝试、探索环卫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子。在三元里街,工作人员通过城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到路面清扫情况如何,环卫作业车行驶轨迹怎样,全天生活垃圾总量有多少等。

而这,正是三元里联社联合白云城投城市空间运营公司共同打造的智慧大物管平台, 该平台以“工单”系统为基础,通过发现、报事、协调、监督、关单、评价等闭环来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实现市容环境治理效率与体验的提升。

城市智慧运营系统
城市智慧运营系统。

“这将会是城市日常保洁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一大创新尝试。”对于这样的“智慧保洁”应用前景,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甚为看好,认为将有效破解城中村市容环境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当市民在地上见到垃圾,可通过“随手拍”,直接拍照上传“工单”系统形成一张工单,环卫工人用手机抢单后去该地点进行清洁,再反馈清洁后的照片结束工单,形成智慧化的闭环管理。“这样一来,可以建立起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既可以提高市民‘主人翁’意识,增加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又可以调动环卫工人积极性。”

不仅如此,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计划以全域整治为着力点,拓展“随手拍”功能,将“随手拍”融入城市管理方方面面。举例来说,如路灯损坏、井盖松动、共享单车乱停放等,市民看到了,都可通过系统反馈,从而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此外,鉴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开放式管理实际,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建议,在创新这些区域日常保洁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同时,还可以以物业统管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引入“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的管理模式,收拢集体物业和私人物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物业经营品质化提升。在物业统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企业资本和镇街、村社对接,开展逐片区的微改造以及业态改造,让城中村焕发新面貌、激发新活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在新市街汇侨北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已升级为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亭,亭内装有多个摄像头和感应器,这些“天眼”实时记录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居民如果在误时投放时间投放垃圾,就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取证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环卫驿站
环卫驿站。

像这样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亭,目前白云区首批100个已试点安装使用,计划将在全区423个物业小区投放点推广使用。据了解,白云区率先在分类投放点试点安装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优势,逐步实现执法取证、自动派单跟进整改智能化。未来还将引入AI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处理等信息化手段,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垃圾分类和治理,是白云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场重头戏,自然也是环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探索智慧化手段的同时,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将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更深入,分类更细致。一方面,分区域开展不同的垃圾分类模式,居住小区巩固“12步工作法”成果;城中村全面推行“栋长制+”模式;农村继续推行“定时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学校、酒店、医院等机团单位形成部门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另一方面,按照“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标准,升级改造现有分类投放设施,旧城、旧村高标准配置分类投放设施,农村全面“撤斗改桶”,提高垃圾分类设施水平。

当前,白云区“两网融合”示范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在统一网点外观设计、空间布局、颜色搭配的同时,还兼顾美观实用,不断优化网点功能,美化室内外环境,改善周边城市容貌。据了解,通过示范点先试先行,白云区将引领带动全区“两网融合”网点建设全面推进,破解建设模式、网点样式、质量标准等建设难题。

两网融合”示范点
两网融合”示范点。

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建筑废弃物收运处理问题,白云区也在规划围绕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体系重构。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提到,未来,将合理设置并规范管理临时堆放点,搭建装修装饰废弃物管理平台,属地街道将装修垃圾纳入网格化管理。引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扩建现状综合利用厂规模到200万立方米/年,新建一座规模100万立方米/年的综合利用厂,配套建设规模172万立方米/年的建筑废弃物分拣处理中心。

文 | 全碧芳

图 | 部门供图

通讯员 | 卢楚涵

编辑 | 田秘 李杏婵

审核 | 林梅芳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报料热线:020-8636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