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茶颜悦色宣布提价之后,喜茶传出旗下部分品类售价下调引发高度关注。对此,喜茶方面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喜茶此次确实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部分茶饮最高降价7元。
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新茶饮发展已经步入3.0时代,珠三角地区个别城市和区域,新茶饮门店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未来2~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式茶饮店同质化严重、密度过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未来规模化将成趋势,性价比高的产品或更受消费者欢迎。
喜茶回应降价属正常调整,否认品牌为“高价茶饮”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多位网友反映,喜茶部分产品降价了。对此,喜茶方面告诉记者,喜茶部分茶饮出现了1-7元不等的降价,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低成本地喝到喜茶。
据了解,纯牛乳茶从22元降低至15元,纯多肉葡萄从29元降低至15元,小料芝士也从6元降到了1元。喜茶下降的茶饮品类在13个,茶饮“纯绿妍茶后”低至9元。在小程序喜茶GO上面,也出现了“要平价”的栏目名。
当前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上升,加之此次降价行为,是否对喜茶经营利润造成影响?喜茶方面表示,目前得益于品牌势能、规模优势,以及在供应链上的不断积累和在上游的深耕,喜茶有能力在产品配方、用料和品质都不改变的前提下对部分产品的售价进行调整。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主流产品价格带长期维持在19-29元之间,喜茶并非所谓高价茶饮,此次调价也是喜茶在自身主流价格带中的正常调整动作。”喜茶方面表示。
业内:提价缘于成本上升,降价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茶颜悦色在内的多家茶饮及相关企业宣布,因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不得不上调售价;而此次喜茶这波降价的操作让网友颇为意外。“茶颜悦色现金流不佳,利用品牌势能加价从而增加现金流;而喜茶需要深挖交易和新客,通过供应链、自动订货等系统压低了成本,因此具有一定降价空间。”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张淦盛告诉记者。
张淦盛认为,进入冬季淡季以后,茶饮门店的固定支出不变,营业额减少。“喜茶此轮降价,更多是通过拉升门店营业额后降低租售比和人力占比。这种降价是阶段性战略行为,进一步压榨中低端对手的利润空间。”
当前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不同茶饮企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选择提价的企业和选择降价的企业,分别出于怎样的考虑?“茶饮企业的定价策略,很多时候是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成本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表面看起来,不同企业升价和降价是矛盾,实际背后的原因是一致的。”广东茶饮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分析认为,对于提价的茶饮企业,一方面是实际经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单数和消费单量都有所下降,但是茶饮品牌的店租成本、人工成本等固定开支并没有下降,经营压力增大。
而对于少部分降价的企业,除了喜茶这样的头部企业具有降价空间,还有部分刚刚拿到融资的茶饮品牌。“这些茶饮品牌虽然经营压力也很大,但是为了让营业数据比较好看能够去进行下一轮的融资,顶着经营压力持续性地进行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同样是属于变相降低了销售价格。”该负责人表示。
珠三角地区个别区域新茶饮门店过度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报告》显示,未来2~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由此前的15%调整为10%~15%。
对于增速放缓背后的原因,分析认为,企业端面对竞争加剧、房租较高、人才储备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卖占比高利润低等因素的叠加,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管理性风险;而从外部竞争看,下沉市场的盘整、西部北部市场的开发,都需要市场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区个别城市和区域,新茶饮门店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此前有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的茶饮门店总数已经超过7万家,特别是广州和深圳更是占了大部分,新茶饮市场处于过度饱和竞争的状态。以广州市场来看,店数最多的5个品牌——益禾堂、蜜雪冰城、一点点、书亦烧仙草、挞柠柠檬茶的店数加起来已经超过1000家,不少商圈短短一两百米的路上就超过10家茶饮店。
“目前,新式茶饮店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严重、密度过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广东茶饮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规模化将成趋势,缺乏特色的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个性化和有调性的品牌会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性价比高的产品或许会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开拓更大的市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