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树理文集》,走近农民才子赵树理
语音播报

近日,《赵树理文集》文集由文化发展出版社结集出版。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

——赵树理

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被称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但这位“圣手”却与文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宁愿在农村赶集时自己摆上一个小摊子,叫卖自己的几种小本子,做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小摊主。这个小摊主可是不好当的,过去天桥卖艺人有句话叫“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凡是直接面对买家,或者用文一点的词叫受众的,都必须有受欢迎的真本领才行。显然赵树理正有这种本事,他既是一位出身农家的才子,也是才子群中的一个农民。

论才子,赵树理确实算得上,汪曾祺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才子赵树理》。2021年最新“赵树理文集”就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文艺与生活》《谈兴趣》《布谷鸟》《焦裕禄》《红绸裤》《书信·自传·讲话》八册。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作品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文集通过赵树理先生不同体裁的作品反映了“山药蛋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唱念做打,赵树理一样都拉不下。他会书法,字是欧体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临过《争座位帖》《兰亭集序摹本》,作家汪曾祺说他的字是自己见过的作家里写得最好的。办报时,他自己给文章配上小插图,还会刻图章、写山水画。他会下围棋,只是棋品不佳,和自己的邻居、作家严文井下输了不让人家回家,一定要扳回一盘。他演过广场剧《放下你的鞭子》,锣鼓笙笛都拿得起放得下,唱上党梆子、上党鼓书,能走过场、起霸。他一个人同时打动鼓、钹、锣几种乐器,嘴里还唱着,自己就是一台戏。写出满意的作品更要弹上一段三弦,写完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最后一个字后,他激动得用三弦连弹了上党梆子的三个曲牌。

赵树理做农民也是个“才子”农民,犁地、摇耧、锄苗、扬场,放牛、担炭、拾粪,他样样精通。延安大生产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和体力弱的赵树理一起种地,他自己找老乡要了块地种上,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五百斤南瓜和二百斤土豆的任务。其他像盖房子、刷墙,他也干得有板有眼。

另外一种被他玩得烂熟的手艺是生火,女儿说他是“烧火专员”,他自称“火神爷”,无论是家里、宿舍还是什么别的地方,他都抢着干这个活儿。他先把玉米芯摆成圆圈,然后一层层垒成下大上小、周围有洞的“金字塔”,最后用纸往中间一点,火一下子就烧起来了,还没有烟。火生得好是因为他怕冷,在农村写作的时候没有煤炭,手脚都冻得发麻,连钢笔水都会冻住,公家发的被子对这个大个子来说太短了,盖得住头盖不住脚,在鸡叫前后最冷的时候,他就只能蹲在火上烤着。

 

赵树理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中最自在的多面手,一个在自己的文摊上才如鱼得水的才子,即使进了城,他也总说要“回山西住一住”。他曾经想写一本长篇小说《石头底》,相对《石头记》,他想写一写几千年来在大石头底下生活的那些人的哀乐,那是他文摊上小本子的主人公和读者,他从他们身上学来了各种本领,一直没忘了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就算穿了水獭领子狐皮大衣,他也还是乡亲们的“老赵”。只要这些石头底的人还在,老赵的那些小本子就还会有人去读一读。

《赵树理文集》

文化发展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