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好新书《男孩们》发布
语音播报

故事里人们的遭遇将如何终结?

现代生活中将我们困住的

“看不见的引线”将如何拆解?

如何找到归家之路?

最近,杨好最新长篇小说《男孩们》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梅峰,《十月》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家季亚娅,以及本书作者杨好做客单向空间直播间,围绕长篇小说《男孩们》,深入探讨了这个时代里人们面临的现实和精神问题。

杨好,生活在北京,曾学习电影剧本写作、比较文学和艺术史,著有长篇小说《黑色小说》。她用风格鲜明的心理描写深入到带着问题的渺小个体,在绵密的层层抽丝里制造了紧张的氛围。

杨好最新长篇小说《男孩们》以“母与子”为叙事核心,通过呈现男孩们的秘密过往和成长困境,折射出当代家庭,包括男孩们背后的父亲、母亲们的精神和生存困境,探索了时代和个人、代际与性别、欲望与生存之间隐秘而复杂的关系。

著名作家 格非


小说与现实:每个人的生存之困

“我们对事物理解的情感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相通的,这是我特别感动的地方。”格非在读过《男孩们》之后评价道。格非认为,这个困境并不仅仅是上一代对下一代,更是放在更普泛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生存之困。

评论家 季亚娅



编剧、导演 梅峰


小说与电影:画面、空间感、象征性

梅峰指出,从电影角度看,杨好曾经的学习、训练在小说里留下了痕迹,“学习电影剧本写作专业的同学接受的基本训练,一个是结构,另外一个则是画面叙事。在《男孩们》当中,这两点都表现得比较突出。它的整个结构布局,其实是她在营造某种悬念,这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悬念是组织在非常有布局感的结构当中的。此外,画面感的清晰增加了小说的阅读感。电影的一切都要通过画面,要去创造视觉感受,电影剧本也是文字的写作,但是剧本的写作是不断去创造视觉感受。杨好的《男孩们》在画面感的创造这方面让人印象深刻,她不太会有特别冗长的拖泥带水的心理描写,基本上是一个拉开距离的、冷峻客观的写作,她的这个风格是贯穿始终的。”

作家 杨好


小说与游戏:真实与虚拟人生

杨好笑道,“说到游戏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我是一个游戏的老玩家,游戏让我们读取世界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我们的‘奥德赛之旅’除了在现实社会中的‘奥德赛’之外,就是存在于书本的想象中,或者是在音乐、绘画和电影中。但是游戏这个载体的出现,让你可以变成一个看上去很真实的人去进行一场‘奥德赛之旅’。因为游戏里面有一个小人儿,他看上去跟你是一模一样的状态,甚至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忘记自己真实的样子,你会觉得我就是屏幕里的那个人,在游戏里性别被模糊了,家庭、社会阶层等等都被模糊了。”

谈到小说里的性别,季亚娅好奇,杨好为什么采用异性别叙事写“男孩们”。杨好解释,“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语境中,因为游戏这个载体,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异性别理解得更广一些,比如不仅仅是男性和女性,也可以是现实性别和虚拟性别。我在写速为和李问这两个看起来是男孩的角色的时候,对我来说障碍并没有那么大,是因为我把他们看成真实性别和虚拟性别的异性别,没有看成生理性别的男性和女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徐玮一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