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走读松山湖科学城,为南沙科学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语音播报

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在东莞举行。

46位院士,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经验展开交流、经验分享和探讨,从人才引进、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给科学城的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助力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建设国家一流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2月2日,记者跟随院士专家的脚步,走读松山湖科学城,为南沙科学城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旁听”大咖见解。

未来的科技创新如何掌握主动?

12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军,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张大鹏,东南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孙立涛,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闫春辉等院士专家一行参观走访了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

在松山湖科学城大屏幕前,孙军不时询问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情况。他表示,未来的科技创新,谁能得到先手,谁就能掌握主动。

潘毅非常关注大湾区大学的建设,并询问东莞和深圳的交通情况。“相比深圳,东莞仍然有成本优势。可以以此吸引人才进来。”他表示,松山湖科学城应通过多种形式广纳英才,实现人才集聚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培育交叉学科人才队伍。

科技成果如何产业化落地?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当起了临时“讲解员”,亲切为前来参观的院士,讲解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发展思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以及产业化落地的情况。

院士专家一行对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发展表现出强烈兴趣,还了解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的发展情况。据了解,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 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申卉
图/广东院士联合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