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最佳观鸟季,“候鸟家园”鸟蹁跹
语音播报

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浅滩上,白琵鹭、黑鸢、褐翅鸦鹃等鸟类在在无忧无虑地觅食嬉戏,他们一会儿在空中欢聚在一起,一会儿四处分散开掠过湖面;一会儿振翅高飞冲破长空,一会儿在浅滩上驻足留下美丽的倒影……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南沙湿地变身“候鸟家园”。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看到了这一幕幕“群鸟共舞”的美丽风景,为在初冬时节气温骤降的广州增添了一丝暖意和活力。据统计,广州南沙湿地每年吸引数十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过冬,来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

近年来,随着广州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积极开展鸟类保护等措施,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数以十万计候鸟齐聚的广州的“盛况”。

湿地探秘:水清岸绿鸟聚

从南沙湿地大门口进入,是一条长达1.8公里的榕荫大道。一棵接一棵的榕树肩并肩“站”在一起,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下片片绿荫。记者沿着碧道踱步向前,不远处便可以看到游船区,游船区的湖上停了好几十艘游船,一艘艘整齐地停靠在湖边。

船边岸上,则是一个个带着“长枪大炮”、迫不及待想要上船观鸟的市民。“这个季节正是广州观鸟的最佳时节,而鸟类最多的地方肯定是南沙湿地。”连续三年带着长筒短炮来南沙拍鸟的郭叔告诉记者。随后,记者和郭叔等人一同坐上游船,通过水路近距离观察栖息在南沙湿地的各种鸟类。

随着小船一路荡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它们沿着河岸蔓延到远方,构成了一道道绿色长廊,这就是红树林景区。“你瞧!那里有一只白琵鹭!”在红树林深处,郭叔和其他鸟类爱好者发现了候鸟的身影,他们在船上纷纷架起相机,拍摄起来。据工作人员梁先生介绍,南沙湿地公园里大约有400多亩的红树林,而且树品种相当丰富,包括桐花、秋茄、无瓣海桑……它们不仅是这片湿地生态保护成果的见证者,也为来此过冬候鸟们的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天然屏障。

穿过红树林、驶离芦苇荡,就来到了观赏候鸟的绝佳场所——观鸟平台,该观鸟屋兼具隐蔽性和安全性,拥有最佳的视角。游客可以自行携带望远镜、照相机等器材,透过小窗口,在不打扰鸟类的前提下,尽情观鸟、拍鸟。透过窗口望去,眼前的一幕非常震撼:数以千计的珍稀鸟类在湖面和浅滩上共“开趴”,它们有的回旋飞翔、有的振翅飞鸣、有的低声呢喃、有的引吭高歌……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场景。

广州之肾:候鸟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近10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好、保护有力、生态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由于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周边地区起着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广州之肾”。同时,南沙湿地也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由于南沙湿地景区多年来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因而吸引了数十万的候鸟来湿地栖息过冬。

根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统计,来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白尾海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包括黑脸琵鹭、白琵鹭、褐翅鸦鹃等。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超过180种。这里野鸭成群、苍鹭伫立,共同构成广州南沙、香港米埔、珠海淇澳岛的珠江口湿地水鸟迁徙繁殖区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

目前已知全球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而其中经过中国境内的就有3条。这3条迁徙路线分别为西部、东部、中部迁徙路线。南沙湿地位于东部线路的中段偏东地带,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正好是候鸟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迁徙的季节。因此,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正是南沙湿地观鸟的绝佳时机。

美丽广州:与自然和谐共生

“广州南沙湿地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演变。199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由于上游泥沙的堆积慢慢形成了新的滩涂。后来随着南沙大规模种植红树林和芦苇,以及多年来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积极开展鸟类保护等措施,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今天数以十万计候鸟齐聚的‘盛况’。”南沙湿地营销总监魏伟文表示。

除了南沙湿地,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王女士也切切实实感受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最近我从自家阳台往外眺望,有时候可以在河涌旁看到白鹭翩翩起舞的身影,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足不出户就能观赏白鹭在蓝天与碧水间嬉戏的美景,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了!”

除了鸟类,其他珍稀动物在广州陆续被发现。今年9月,就有市民声称在广州白云山见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黄猄。“我喜欢在白云山跑步锻炼,近期也多次看到过黄猄出没,还看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新奇物种,例如白鹇、隼、鹰、雕、鵟等,有些动物也不像以前那样胆怯,有时候还会跟我们人类来个‘亲密互动’,这让我跑步的路上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陆穗军表示。

在陆穗军看来,广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给整个城市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也自发开展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的广州,一定是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让市民有着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 耿旭静 通讯员:万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万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董业衡 通讯员:万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