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出版,收录经典作品近百首
语音播报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艾青诗选》

《语文》九年级必读书目,

艾青夫人高瑛亲授版权,

专家精心校订,

多条注释无障碍阅读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诗坛也享有盛誉。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艾青诗选》收录诗人艾青诗歌创作各时期经典作品近百首,如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火把》《北方》《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以 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成立后,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和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

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艾青式的忧郁”。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到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信念。

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显得很自由。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广泛的营养。他同时也广泛受到了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波特莱尔、兰波、凡尔哈伦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

艾青(1910.3.27-1996.5.5),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商晓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