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董”无轨电车馆藏23年重修亮相!
语音播报

越秀山镇海楼旁,停放着一台运营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通道孖辫车”,这是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于1998年捐赠给广州博物馆的当时广州最后一辆大通道无轨电车。时隔23年,受广州博物馆委托,电车公司车辆修理厂“拯救维修团队”第三次启动翻修工程。经过翻修后,这辆30多岁的“老电车”再次“容光焕发”,原版恢复30年前的面貌,崭新亮相。 

1998年,电车公司向广州博物馆赠送最后一辆大通道车。记者了解到,这辆车的自编号为“D1-126”,1987年投入营运,至1997年12月29日安全运行里程达76万公里,载客量达552万人次。 日晒雨淋下,2011年,这辆大通道车迎来第一次保养,老电车基本恢复原貌。又经过了9年,展览在广州博物馆的老电车车身多处开裂,部分零部件在岁月的侵蚀下发生老化。

于是,在2020年,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保养维护工作,这次保养涉及内外,工程量较大,整个工作持续了将近1个月。 就在近日,这辆34的电车迎来了第三次保养。电车公司车辆修理厂组织“拯救维修团队”对大通道无轨电车进行历史修复。“拯救维修团队”主要针对“古董”无轨电车露天环境下受风雨侵蚀、车内外装饰老化脱落的问题进行历史复原。

1:1还原大通道无轨电车面貌。 “我们保养讲究‘修旧如旧’,就是要保持车原来的样子。”电车公司修理厂生产调度主任(兼任保养队长)孔祥瑞告诉记者。 电车一分公司服务主管李志坚还清楚记得,自己是1984年1月1日入职公司的,第一份工作就是101线上的售票员。“这是一条很有历史意义的线路。”李志坚说,101线本来是1路电车,是广州的首条电车路线,1960年就开始有了,1986年才改为“101路”。“从这一条线路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李志坚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1路电车还是用木地板、木凳子,而且都是人工售票,“因为一开始是通道车,一共有三个门,所以需要三名售票员,到后来改为两名、一名。”李志坚笑称自己还记得自己当时怀着对工作的热爱,在车上跑动售票的情景:“因为是分段售票,当时的票价有4分、7分、9分、1毫1分等。”

“时代进步了,我们也在不断进步。”李志坚说,比如后台调度能力越来越强,公交车的运营越来越科学;工作人员越来越有服务意识,公司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时代变化,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变的是出行的样态,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人心里的热情。 

广州“古董”无轨电车馆藏23年重修亮相!

广州“古董”无轨电车馆藏23年重修亮相!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卢梦谦、林琳 通讯员:姚沐鑫、孔繁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 通讯员:姚沐鑫、孔繁梅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卢梦谦 通讯员 :姚沐鑫、孔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