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农历十月,
北方已是孟冬时节,
南方则依然是秋天。
此时花事已无多,
当菊花开尽后,
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便是芙蓉花了。
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芙蓉花之美,美如其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芙蓉”之名有“敷布容艳之意”。意思是,芙蓉花开之时,花瓣层层展开,越开容颜越艳丽。
但这个名字却是借来的。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说:“荷,芙蕖。”郭璞注云:“芙蕖,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说文解字》说,荷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意思是,荷花含苞待放叫菡萏,开了之后,叫芙蓉。 所以古人所说的“芙蓉”,多指荷花,而非芙蓉花。
如屈原《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其中的“芙蓉”,实指荷花。南宋画家吴炳的《出水芙蓉图》,画中的花也是荷花。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芙蓉花的得名,
是因其花
“皎似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
与荷花相似,
故以荷花的别名为名。
后来,为了防止名称上的混淆,
人们根据其生长习性,
在“芙蓉”之前加“水”字或“木”字,
以示区别。
荷花是草本植物,生于水中,故称“水芙蓉”。
芙蓉花是木本植物,生于地上,故称“木芙蓉”“木莲”或“地芙蓉”。
相对而言,古人称芙蓉花为木芙蓉者居多。
韩愈有《木芙蓉》诗云:“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相同。”诗题标明是写木芙蓉,诗的内容却将木芙蓉与水芙蓉进行比较。木芙蓉开于寒露,故首句“新开寒露丛”是写木芙蓉,“水间红”则指水芙蓉。接着又说,木芙蓉并不是嫉妒水芙蓉才在颜色上与之争艳,只不过美名偶然与之相同罢了。
宋人舒岳祥也有诗云:“牡丹一名木芍药,拒霜也号木芙蓉。好花名尽多重叠,不取枝同取貌同。”意思是,牡丹又名“木芍药”,但不是芍药。有“拒霜”之名的木芙蓉,不是水芙蓉。世上的“好花”之所以多名称相同,是取其“貌同”而非“枝同”。
明 陈遵《芙蓉鹡鸰图》
一般人欣赏芙蓉花,多赞叹其颜色变化之美。
芙蓉花有一名品为“醉芙蓉”,其中又有两种:一种叫“三醉芙蓉”,即一日三色,早上颜色即将变红时叫“初醉”,随后变浅红后叫“二醉”,日暮时变深红叫“三醉”。另一种叫“三日醉芙蓉”,即三天变色,初开白花,次日开浅红花,第三日开深红花。宋人李迪的《红白芙蓉图》及《白芙蓉图》,对此有惟妙惟肖的描绘。
“行家”欣赏芙蓉花,
除了欣赏其美貌,
更欣赏其品德。
古人云,芙蓉有二妙:
美在照水,德在拒霜。
芙蓉花性喜近水,以种于池旁水畔最为适宜。《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把芙蓉植于水边,花开时波光花影,虚实变幻,分外妖娆,此景名为“照水芙蓉”。
芙蓉花在金秋盛开,
自然不畏寒霜,
其品德堪比菊花。
菊花被誉为“霜下杰”,
芙蓉花也有“拒霜花”之美名。
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秋天到了,满山树木的叶子都发黄枯萎了,唯有芙蓉花独自开着。苏轼这时在想,“拒霜”这个名字好像有点不妥,但是仔细思量,这芙蓉花确实最适宜开在秋露轻霜里。
王雪涛《芙蓉翠鸟》
自古芙蓉花开之盛,莫过于成都及湖南。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因花蕊夫人特别喜欢芙蓉花,后蜀国君孟昶遂下令在成都城遍植芙蓉。每到深秋,万花齐开,内外延伸数十里,蔚为大观。连孟昶也不禁感叹道:“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以后,成都便有了“蓉城”之名。
湖南的水土气候也十分适宜种植芙蓉。每年秋天,湖南境内的芙蓉花盛开,艳若朝霞。唐人谭用之秋宿湘江时便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写下了“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的诗句。自此,湖南也有了“芙蓉国”之美誉。
正因成都和湖南的芙蓉在全国最有名,品种也最好,各地多从这两地移植芙蓉。所以秋天赏芙蓉,也不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
谢稚柳《芭蕉芙蓉》
今年,广州就从“蓉城”引进了
“锦蕊”“百日华彩”“醉云”等
10个芙蓉新品种共500多株,
种在流花湖公园的湖边、草地等处。
近日,天气暖和,艳阳高照,这些芙蓉花新品纷纷绽放。想欣赏“照水芙蓉”的市民,不要错过这大好时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翻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