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这两个学校竟然在种菜?学校小菜园助力“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
语音播报



2020年10月,番禺坑头小学在校园后面开辟了一块4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设成小菜园。小菜园分成22小块,每块大约18平方米。经过一年的发展,学校的小农田菜园面目一新,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绿油油的,园子像铺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西红柿一串串的非常可爱。骄阳下,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苗,长满了花,地里的南瓜、冬瓜的花儿开了,百合花也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结合学校自然教育办学理念的校训“博识厚基 养趣尚美”,坑头师生一致推选“养趣园”为学校小农田劳动基地的名称,“养趣”意味着全校师生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师生从开荒垦地到施肥浇水、从种植除草到采摘分享,挥洒汗水,发挥才智,体验到劳动是辛苦的、困难的,然而也是快乐的幸福的,更是美好的伟大的。孩子们在播种——劳作——收获的过程中去认知、学习,用身体丈量世界,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的真实价值。他们躬身实践,务实学习,渐渐培养起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基地名称起好后,再制作出班牌,在菜地树立好,让每一块地都有班级管理。


学校将劳动基地分配给全校所有班级,每周通过一节劳动课,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劳动课将课本内容与基地实践穿插进行,主要由班主任负责,老师们互相学习,并与小农田指导员请教学习,与学生一起,确定具体的种植品种,利用课堂资料收集让学生明白此种蔬菜的特性和种植过程,再组织学生到田间具体参与种植与田间管理,劳动课贯穿了作物种植、生长、收获的全年过程。基地建成以来,学校一直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发现基地中的问题,并带领学生探索实践。各班自设种植主题,孩子们种下植物,除虫、浇水、收获,并制作图文并茂的观察日志。


坑头小学把小农田劳动基地的土地分为责任田、兴趣田、自留田三类:责任田即分配到每个班级,主要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田间管理,农技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兴趣田即学校综合兴趣小组使用,指导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管理,可以考虑种植一些不常见的或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植物,组织学生观察、撰写。自留田这部分土地不多,平时主要由农技员负责管理,给学生提供观察发现,撰写科技小论文的一个平台。


学校的四大活动包含“春之耕”种植节、“夏之梦”放飞梦想科技嘉年华、“秋之实”水果采摘节、“冬之韵”阳光体育节四大节日。通过这四项活动让孩子们释放天性,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成就最好的自己。其中,3月份的种植节让孩子们学会种植植物,把对生命的珍爱融入细小的动作中,孩子们种下植物,除虫、浇水、收获,并制作图文并茂的观察日志。每班评选种植小达人。以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主线,“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以科普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内容的作文比赛、绘画比赛,分享以自己劳动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如烹饪赛、蔬菜带回家、免费品尝学校的午餐等,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同时把快乐带回家。评选一次“种植小能手”和“科普小专家”、评选劳动基地建设先进班级和先进教师。


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初中部


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初中部因地制宜地在校园内开发了一片“小菜园”。围绕“小菜园建设”主题,学校形成了主题链式的劳动课程,除了常规的开垦、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课程能让学生亲身进行劳动实践外,还开发了“未来花园设计”课程、“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有机液肥的制作”、“螺旋花园的搭建”课程等,推动了劳动课程的体系化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逐步建立了“课堂劳动认知与制作、校园劳动实践、家庭劳动体验、社会劳动参与、劳动教育学科融合”五大模块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华南碧桂园学校把“小菜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劳动课上,学生学习规划未来工作场所、居所的绿化布局,树立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健康劳动观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将塑造劳动观念、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品质有机统一。学校积极开拓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形成了以社区志愿者、现代企业岗位体验、新农村劳动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劳动参与模块,目前共开拓了绿水滴研学基地、绿沃川研学种植劳动基地,以及华南碧桂园社区三个校外实践基地。


2021年,华南碧桂园学校承办番禺区民办教育“劳动教育现场会”,在大会上展示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包括劳动实践作品和劳动教育成果展板展示、劳动与劳技课例展示、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与研讨、观摩劳动实践社团和相关劳技展示等环节。


【记者 阿朱】

【编辑 方米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