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黔协作】东西携手“四轮驱动” 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语音播报

在脱贫攻坚阶段,遍布易地搬迁安置区内一个个小小的扶贫车间为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稳定收入、发展扶贫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迈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扶贫车间以其分布广、吸纳就业多、经营灵活等突出优点继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然而,扶贫车间也普遍存在业态单一、管理松散、发展能力弱等短板弱项。

针对这些短板弱项,广黔协作黔南工作组一方面加大扶贫车间稳岗补贴广帮资金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创新探索、主动作为,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导广州科技、文化、互联网优势资源链接黔南扶贫车间企业,加快推进两地各种资源要素交流循环,努力探索在全面乡村振兴新赛道上广州援建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

强党建,帮助扶贫车间凝心聚力强肌体

在黔南州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扶贫车间,鲜红党旗随处可见,醒目的“党员先锋岗”红色标牌悬挂在每条生产线显著位置,车间内一片蓬勃发展的繁忙景象。在这家扶贫车间从事服装生产的贵州依科达制衣有限公司,是2018年通过东西部协作引入的企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原先小作坊式的松散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为促进扶贫车间企业健康发展,广黔协作黔南工作队惠水工作小组发挥党建能力强优势,指导该企业成立党支部,协助开展车间内党建工作。公司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生产线上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巾帼巧手岗等先进示范岗位,带动扶贫车间职工对标先进,争当模范。广黔协作黔南工作队惠水工作小组还帮助该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邀请车间党员一起上专题党课,倡导企业讲政治、讲大局、讲社会责任感。

完善的党建工作有效地推动了该企业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目前该扶贫车间为搬迁社区弱劳力、半劳力和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140个,占全部就业岗位58%,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达到3500—4000元。

党支部的建立,引导企业按规律办事和按规矩办事,使企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现该公司业务涉及中航工业南方(集团)、茅台集团等1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职业工装加工生产,2021年投产校服生产线,完成40所各类学校5万余套定制校服生产任务。在有关部门的推荐下,该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车间,成为贵州服装生产加工明星企业。

引科技,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上档次

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黔南州农科所、广州的仲恺农业技术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和贵州永红酒业有限公司实施“黑糯米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解决了该扶贫车间生产中黑糯米酒品质不稳定问题、筛选了发酵的酵母菌种及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等技术难题。制定黑糯米加工技术标准1个,并在基地进行运用,目前企业的生产能力由500吨增加到1100吨,生产量带动当地黑糯米的价格由2.9元/斤增加到3.7元/斤,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黔南州独山县,通过广黔协作黔南工作队独山县工作小组牵线搭桥,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捐资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兴建扶贫车间,并引入了贵州协力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以前,该扶贫车间主要由生产布艺玩具。在独山县工作小组的支持下,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主动求变,逐渐转型为生产智能穿戴、空调服、智能发热服,以及森马服饰代加工产品等,订单产品远销海内外。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发热服,可在户外保持40度以上温度达8小时以上,在北美、北欧和俄罗斯等寒冷地区极具市场潜力。目前该扶贫车间已有员工134人,其中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易地扶贫搬迁户35人,残疾人1名,其余为尧梭村及周边群众。员工月工资在2000-7000元之间,平均3500元左右。

活文化,刮起扶贫车间绚丽多彩民族风

非遗扶贫车间不仅帮助被帮扶地区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传承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愈久弥坚的文化内生力。广黔协作黔南工作队平塘工作组抓住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特点,积极拓宽思路、多措并举帮助黔南州平塘县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一是支持民族特色用品商品化。引导广帮资金投资100万元,发展卡蒲毛南族乡“乡厂校店”毛南香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香囊在毛南族同胞里曾是家常的小物件,该项目通过制作、销售香囊,带动卡蒲乡毛南族群众中草药种植业和手工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传播了毛南族特色文化。

二是促进东西部非遗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今年7月,在该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广绣非遗传承人唐晓玲老师在黔南州平塘县注册成立绣形绣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中国天眼”所在的克度镇建立了非遗扶贫车间,集黔绣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培训、宣传、展示于一体,以点带面大力开展广绣苗绣融合发展。唐晓玲老师多次到荔波、平塘、罗甸三地,将广绣针法倾囊相授。黔南绣娘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灵巧的双手,很快便为自己“绣出”一条“增收路”。截至9月,荔波、平塘、罗甸三地共开展广绣技艺交流培训200多人次,带动就业1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6人。

上云端,插上扶贫车间互联网隐形翅膀

黔南工作组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车间产销的影响,充分发挥广州互联网头部企业聚集优势,帮助黔南扶贫车间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海珠区瓮安县工作小组引入知名电商企业广州花生日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瓮安县扶贫车间企业黄红缨茶业公司设立“东西部协作数字中心”和“东西部协作直播基地”,为黄红缨茶业公司提供数字咨询服务,联合举行线上直播带货活动,数字赋能企业发展。

广州花生日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组织全国各地的带货达人团到黄红缨茶业公司种植基地现场直播,活动当日收获超200万次的线上点击量,全国各地网友通过收看这次直播活动欣赏到了“黄红缨”茶园的美、第一次知道了“黄红缨”品牌的茶叶,取得了巨大宣传效应。

与此同时,黔南工作组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度和广度,利用网络购物链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推送平台,联合淘宝、唯品会等网络平台对帮扶地区农产品开展宣传推广、选品、购买及咨询服务,免费提供推广资源、发动电商平台引流帮助扶贫车间产品对接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体系,打通扶贫车间里的黔货出山“最后一公里”,竭尽所能帮助扶贫车间稳生产、找销路、保就业。

截至目前,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广州援建(扶贫)贵州省黔南州车间数126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数5730人,其中脱贫人口2216人,累计帮助销售黔南州农产品总额达18.13亿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扎根在黔南州广阔热土上千百个小小扶贫车间,正在装上来自广州的高端配置,为黔南各族群众点燃致富梦想,为加快经济双循环提供强劲的微动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文卓 通讯员 姚屹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文卓 通讯员 姚屹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龙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