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援疆:实施“红色筑基”工程 为援疆教师打造专属课堂
语音播报

近年来,广州援疆工作队在教育援疆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援疆教师特长,为援疆教师搭建舞台,创造空间,让他们能够散发光芒,追逐梦想,许多援疆教师在支教结束后选择了二次援疆,再次踏上这片热土。

2020年,广州援疆工作队实施“红色筑基”工程,在全县组建“红孩儿”宣讲团,疏附县三中第一批“红孩儿”人数就有157名。援疆教师赵效民主动承担起培养县三中“红孩儿”宣讲团的任务,他在全校每个班级“招募”小宣讲员,结合学生特点把中华民族的故事、新疆四史等写成宣讲稿,让孩子们熟记于心,让他们活跃在班级、学校,使“红色教育”浸润到了每名学生。

(广州援疆教师赵效民正在为学生上历史课)

如今,全县“红孩儿”宣讲员已经达到了1000多名,全县红色教育基地展厅也达到了97个。今年7月,赵效民结束了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回到广州,他对刚刚成长起来的“红孩儿”们放心不下,最终还是说服家人提交了二次援疆申请。

(物理课上,广州援疆教师黄海正在倾情授课)

疏附县二中的科学老师黄海也是第二次援疆。2017年,他把航模、机器人带到了祖国最西陲的疏附县二中,当时孩子们还从没见过航模,更没接触过机器人,所以当黄海的科技兴趣班“招人”时,就出现了成群的孩子因为名额限制没报上名而跑来“堵”着他,恳求老师收下他们的盛况。那一刻,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黄海深深被触动了。他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支持下组建起了学校第一支航模队,在疏附县举办了“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首届青少年科技节,让孩子们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并屡屡在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取得佳绩。援疆结束返回广州后,他依然对疏附魂牵梦绕,时隔三年,他终于等到了再次援疆的机会,回到了久别的疏附二中。

2020年以来,广州援疆工作队根据援疆教师特长“量身打造”了10多个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设置了300多个文化课堂。从“客家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到国画、书法、舞狮、舞龙、戏曲、快板等学生社团,如今全县中小学已经形成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全覆盖的良好格局,参与学生达20000多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文卓 通讯员 张智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文卓 通讯员 张智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杨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