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她获得“感动南沙十大杰出来穗志愿者”称号,来听听她不一样的故事.........
语音播报

日前,今年70岁的珠江街志愿者郭红英获得了“感动南沙十大杰出来穗志愿者”的荣誉。珠江街的很多街坊,都对她很熟悉,年轻一些的街坊会亲切地叫她一声“红姨”。

此前,我们在“讲好珠江故事”栏目里介绍过红姨的事迹,她帮助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独居老人,开展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还参与多场公益活动,疫情期间更是主动冲在前线,也因此有了她“火线入党”的故事。从退休到现在,郭红英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加入了几个志愿者团队,建立了泰安建乐志愿者协会。

其实,乐于助人的品质早在她年轻时候就种下了萌芽,这么多年来,她坚持用心浇灌,如今“助人”成为了她人生里第二份光辉事业。红姨说,“助人是我的爱好,也是‘爱的力量’。”红姨,开始讲述了几段关于“爱的力量”的经历.......

图片“红姨”(左一)。

救人是第一反应:当时没想“后果”

1996年的一天,“嘣”——一声巨大的声响惊动灵新公路边的人,一辆摩托车和自行车相撞。郭红英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这起车祸。郭红英二话不说,带着丈夫和儿子上前救人。后来在郭红英的丈夫和儿子的帮助下,一起将他抬进自家店铺,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最后那个男人得救了。

“那会儿我家就住在公路边,就有街坊说我没想后果,万一那个人在自己家去世了怎么办?这我才反应过来,确实也有些后怕,但当时我脑袋里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我们一家都没想到过这个问题。”

同年,她在路上遇到不小心撞上花基的男士,她一边帮他止血,一边叫车载着他去医院。后来,这名男士恢复出院后,一家人都十分感谢郭红英。

郭红英回忆起这些事总说,“有时很多人后来会问我,不怕‘背锅’吗?其实我也是后知后觉,但是对我来说,第一反应都是先去救人,想不了这么多的。”她觉得与其去计较那些后果,不如享受因自己急中生智而救人一命的满足感、自豪感。救人、助人对郭红英而言,也像是积善行德,希望未来有一天他人也能如此待她。

图片因为防疫期间冲锋在前的表现,去年她“火线入党”。

帮人是爱好:不经意间的“胎教”

1991年的寒冬,郭红英正在香蕉地里干着农活,突然路面上传来求救声:“快点来人,我家婶婶要生小孩了,有人能帮帮我吗?”那时,河涌的对面只有零星几户人家,郭红英把对岸的人家喊出来了,让他们开船送孕妇到医院。但由于天气寒冷,船只发动机启动失败。情急之下,郭红英立刻让那户人家的拿出电饭锅、米袋上的麻绳、剪刀,煮沸热水,连带把工具消毒,就地接生。

回忆起这件事,红姨滔滔不绝,最后,孩子顺利出生。再后来,这个被紧急接生的孩子到西藏支教。郭红英说,现在还经常与那些她帮助过的人联系,回忆起这段往事,她顿时露出了喜悦的神情,拿起手机拨通了在西藏支教的孩子电话,笑着问:“俊,记者在这里问我,当时我帮你妈接生,现在你去西藏支教,这会不会是当时无意中的胎教呢?”

郭红英说,很多人让她歇一下,但她说,做这些也不累,干嘛要休息?退休前她在南沙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工作,退休后就开始不断接触志愿者的工作,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团队。她坦言,志愿者的工作强度其实比退休前的药剂师工作还要大,但“因为喜欢做这个事情,这么多年都没有过怠倦期,我每天都能精神抖擞地。”对她而言,助人就是爱好。

互相理解,朴实又浪漫的家风

2020年春节前后的某日,郭红英在家里正拿着铲子炒菜,这会儿来了个紧急电话,让她去参加疫情防控相关的紧急会议。她挂掉电话之后,把铲子丢给了儿媳妇,自己便匆匆忙忙地出门了。从那日起的一段时间,她开始了每日在社区跑上跑下,为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购买生活用品。

当时还没入党的郭红英,对丈夫这样说:“现在全国上下的党员都冲锋在一线,你年纪大、身体不好,你未能完成任务,我来替你完成。”而丈夫的行为,也令她感动。丈夫每天只要听到了郭红英的开门声,就立即拿着消毒喷雾和洗手液等待,为回家的郭红英全身消毒。每日如此,丈夫似乎乐此不疲。这样平凡简单的浪漫,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日常,成了他们的好家风。

图片今年6月,她再次作为“送货能手”为疫情防控一线添力量。

这些经历,让郭红英引以为豪,她说有了“爱的力量”才能有这些故事,也才能有现在这个“志愿者郭红英”。郭红英今年70岁,她希望能培养出来更多的年轻志愿者,让“爱的力量”继续接力。

“本来,‘泰安健乐志愿者协会’的原名是‘泰安健乐老人志愿者协会’,但为了能吸收年轻人,我们便把‘老人’二字去掉。”这些年她把泰安健乐志愿者协会当成一个训练营,教会年轻人本领就往其他的志愿者协会输送。在她眼里,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志愿者服务都很热心,这让她对年轻志愿者充满了期望。

图片郭红英和老伙计们一起参加助老活动。

【记者 梁倩怡】

【编辑 甄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