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科普】蚝油会致癌,不能吃?很多人对此毫不知情…
语音播报
图片


第五十五期《每周科普》

讲讲关于蚝油的科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

想要制作出一道道诱人的佳肴

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调味品


图片


与酱油、食盐、白糖一样

蚝油也是大家比较偏爱的调味品

或荤或素

都能见到其身影


图片


但最近

蚝油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网上很多人传言

蚝油能致癌

千万不能吃了


图片

那么

蚝油真的能致癌吗?

以后还能吃吗?

一起来看

……

蚝油是由什么制成的?

 

从本质来看,蚝油是以生蚝(牡蛎)为原料熬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入菜(汤)意在提升鲜味。从国标的限定来看,蚝油是利用牡蛎蒸煮之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者直接用牡蛎肉酶解之后,再加入盐、糖、淀粉或其他一些原料、添加剂,制成的调味品。


图片


如果蚝油的品质比较高,那其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矿物质锌、牛磺酸等营养物质,加入菜肴既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又能增鲜强味。

蚝油真的会致癌吗?


网上关于蚝油致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一一说清楚…

 

一、蚝油不合理储存的“致癌威胁”


蚝油中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酯、有机酸等物质。如果开盖之后蚝油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增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容易发生变质。


因此,在蚝油开盖后,合理的储存方式是放入冰箱(0—4℃)冷藏,如果长时间存于室温(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厨房),无疑会增加其腐败、霉变的风险,这时就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增加致癌的风险。


所以大家在购买蚝油时,尽量选择小瓶装蚝油,缩短存放的时间,开盖后一定要放冰箱冷藏,并尽快食用。


图片


除了蚝油之外
以下几种调味品开盖后
也务必放进冰箱保存
↓↓↓


①香料混合调味料及调味酱(如芥末酱、沙茶酱等)。


②含蛋、牛奶、蔬果成分的调味品(蛋黄酱、沙拉酱、番茄酱等)。


③豆豉及其他发酵制品(如鱼露、虾酱)。


二、蚝油中“谷氨酸钠的致癌威胁”


网传“蚝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加热时会生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是一种致癌物,所以,蚝油一旦加热就会致癌”,那么,此种说法是真的吗?


同味精、鸡精一样,蚝油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呈鲜物质),谷氨酸钠加热至120℃以上时,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对身体并不会致癌,只是经过加热会失去鲜味而已。


图片


大家在日常使用蚝油时

要注意

尽量起锅添加

开盖后要冷藏


蚝油做菜3不放


1、红烧、糖醋菜不放


不管是红烧菜还是糖醋菜,都要放糖,原则上蚝油不与糖醋一起用,因为因为这些菜品本身已经用了白糖、冰糖等糖类调料。


白糖本身就有提鲜的效果,再加蚝油相当于二次提鲜,蚝油里谷氨酸钠(味精的成分)特别多,用多了菜品会发苦,所以一般糖醋类的菜肴蚝油与味精尽量不放的。


2、腌制菜不放


腌制食物包括腊味、酸菜、腌菜等食物,都不建议放蚝油。


因为腌制类的菜,本身就是很多种作料一起长时间腌制的,咸味自然也是不轻的,蚝油本身就有盐的成分,再加入蚝油只能增加咸度。


3、辛辣菜不放


蚝油属于提鲜力很强的调味品,它只适合用于相对清淡一点的食物,而辛辣类食物味道过于复杂,会掩盖蚝油的鲜味,所以不建议加蚝油。


蚝油2不吃


1、保存不好的不吃


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蚝油瓶身都有注明「常温存放,开启后请冷藏」,这是因为蚝油不是发酵的调味品,是不耐高温的。


厨房经常开火做饭,温度有时候会很高,这样一来的话蚝油很容易变质,甚至是发霉。


2、海鲜过敏的人不吃


蚝油的主要成分蚝汁,是从牡蛎或生蚝中提炼而来,有些人天生对海鲜过敏,这样的人就不要吃了,虽然含量不多,但是风险依然存在。


炒菜放蚝油有窍门


❶ 蚝油不耐高温,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一定控制好火候和时间,最好在食物快要出锅的时候再加入。


切不可在炝锅时就加入,因为蚝油的鲜味加热后容易散失,久煮会影响蚝油调味增鲜的效果。


图片


❷ 蚝油瓶子不好控制,因此很多人用量多少全靠甩,建议在大家先把蚝油倒在小碗中,要宁少勿多,少了可以再添加,放多了就很难补救了。



蚝油虽鲜美

但也是“含盐大户”

大家一定要限量食用

添加蚝油的同时

也要减少酱油、食盐的添加量


至于“蚝油致癌的说法

大家不要轻易相信

一定要科学看待

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花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