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绣花功夫”,精心呵护这座城
语音播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成广聚)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10月26日是广州市第34个环卫工人节,生活中,广大环卫工夏冒酷暑,冬顶严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呵护了万千马路,确保了城市的洁净和舒适。今天,请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为向辛勤工作在抗疫、环卫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增进社会各界对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广州市将在环卫工人节期间举行系列庆祝活动。

据了解,今年5月,2021年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评选活动启动,评选出100名市级“优秀城市美容师”候选人。他们都是基层环卫职工,其中男性71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42.2岁,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4岁;从事环卫工作平均11.67年,最长环卫工龄30年,最短环卫工龄2年,外来工58人;中共党员5名。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的5位,看他们是如何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私奉献,成为行业“标杆”。

“只要对我的工作满意了,我就知足了”

人物:吴菘新

职务:荔湾区城市管理机械化作业管理中心维修工

脑子灵、爱动手,是吴菘新的一大特点。受访者供图

吴菘新今年45岁,是荔湾区城市管理机械化作业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人,从事汽车维修专业已有25年。他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计名利得失。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脑子灵、爱动手,是吴菘新的一大特点。维修中,他经常会自己设计一些维修用具,和工友们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同一个任务,只要落在他手里,他总能设法提高工作效率,比别人更早地完成。在他的建议下,中心购置了一批专业维修设备,有了新装备的加持,以往要三四天才能修好的车辆,现在只要几小时就能修好,大大节省了维修时间和资金成本。吴菘新现任车间电工组正班长,平时的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对苦、脏、累的任务“来者不拒”。在他的带领下,中心车间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有了提升;修理工们奋力拼搏,爱岗敬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吴菘新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不管是协助日常维修工作,还是遇上加班或外出抢修,他都第一时间冲在前面,勇挑重担。针对日常维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他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他还是一名发动机电喷技术维修师傅,中心大部分车辆由于电控问题,导致出现加不起油、无法行走等问题,他凭着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钻研,对线路、传感器等用电表逐点进行检查,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有朋友曾经劝他,“凭你的技术,自己干一定比在中心干强多了,何必在那里守着?”对此,吴菘新总是淡淡一笑,“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就要无私奉献。只要大家对我的工作满意了,我就知足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他,总要尽心做事,心里才觉得踏实。不善言辞的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吴菘新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爱岗敬业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29个除夕,他没在家吃过一次团圆饭

人物:郑洪德

职务:海珠区龙凤街环监所保洁员 

郑洪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受访者供图

郑洪德,1992年7月加入环卫行业,从事过清扫、保洁、收运、装车等岗位的工作,投身街道清扫一线工作近29年。从一名普通清扫工到片区班长再到环卫主管,虽然身份不断变化,他始终坚守在环卫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从事环卫行业,意味着一年365天连续运转,每天面对各种脏、苦、累,郑洪德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头,他都始终战斗在环卫一线。1996年,他被评为凤凰地区第二届“十优外来工”;2010年,又荣获“2010年度先进员工”荣誉证书。

郑洪德除了负责统筹和检查5个片区的环境整洁工作外,解决街道突发事件是工作常态。2018年9月,台风“山竹”过境,给龙凤街辖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垃圾堆积、满地的断树残枝……必须及时清理才能不影响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郑洪德的带领下,环卫工人花了4天4夜,将堆积如山的垃圾和断树残枝清理一空,还市民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此外,他还协助开展居民房屋火灾后的清理工作,帮助企业转移因地下仓库浸水的20吨物资……

而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做好一线环卫工人保障工作的同时,郑洪德还带领环卫队伍,做好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郑洪德都坚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原则,尽心尽力,贡献着点点滴滴。

来自四川自贡的他,工作29年来回家次数不超过10次,29个除夕,从没在家吃过一次团圆饭。对此,郑洪德自己心里有一杆秤,“春节前后是垃圾产生的高峰期,我们不能走,城市整洁需要我们,需要环卫工人”。

“平凡的岗位也能发挥不平凡的作用”

人物:陈本洪

职务:广东绿德园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保洁员

陈本洪曾4年荣获“增城区环卫先进工作者”称号。受访者供图

陈本洪今年47岁,2007年开始,他入职增城区新塘镇从事环卫工作,扎根一线。因工作突出,他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5年、2017年荣获“增城区环卫先进工作者”称号。陈本洪说,多年的环卫经历使他切身感受到,只要情系环卫,爱岗敬业,勤恳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发挥不平凡的作用,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他还记得,刚入环卫行业时,拿起笤帚扫大街,不时会受到旁人的歧视,而环卫工作非常辛苦,既脏又累,他为此也犹豫和彷徨过,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在组织和领导的引导下,他改变了观念:我们的城市每天会产生许多垃圾,如果谁也不愿意来做这个工作,城市很快会变得像个垃圾场,“能通过我的辛勤劳动,为广大市民和城市建设创造清爽整洁的卫生环境,我也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因此,陈本洪在环卫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清洁城市,造福市民”的信念,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能坚持标准,做好道路保洁。每天,他都将自己负责的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他所负责的路段,保洁质量在各种检查、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

陈本洪说,环卫工作没有节假日,每天必须要清扫,“天天和同事们战斗在一起,一起见证着城市的‘颜值’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大家努力奋斗得来的,我们内心着实高兴和舒畅。”2020年5月22日,增城新塘发生水灾,辖区环卫工们第一时间对相关区域路段加班加点进行大清理,确保道路干净整洁。这一幕,得到了增城街坊的纷纷点赞。

“如今我们有了新的环卫作业模式和更好的工作环境,我更热爱环卫这份工作了。”陈本洪说,今后的工作中,他将要全面推进环卫精细化作业,更好地提升道路保洁标准,让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舒适。

这个“90后”一心“扎根”垃圾分类

人物:林慧珊

职务: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垃圾分类督导员

林慧珊曾获得花都区“城市美容师”的称号。受访者供图

林慧珊是一名“90后”,2015年3月,她参加环卫所垃圾分类工作,至今“扎根”这个岗位已6年多。工作期间,她努力学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2018年,她获得了花都区“城市美容师”的称号。

她是一名潜移默化深入生活的督导员。接触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年,为了有效开展工作,林慧珊认真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专业知识,研读各类相关文件资料,多次到小区中踩点、宣传、指导。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与其他的督导员、街道社区一起,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扫楼、挨家挨户做宣传,听取物管、群众的意见。在刚开始推行定点投放时,她多次到投放点守点,现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对分类不准确的进行二次分拣。在守点中,和街坊们沟通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同街道处理民众的投诉和宣传教育工作。

她是一名有广度与深度的管理者。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垃圾分类的标准也在不停地变化,林慧珊不断研究、摸索,提升新的管理方式。“创新垃圾分类办法从细节开始,尽量简单化,并尽快付诸实施,而且还让市民从垃圾分类得到实惠”。这是她给督导员们进行培训时经常说的话。实际中,她不怕苦,不怕累,事必躬亲,在学校、社区等开展了多场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环卫世家”谱写奉献之歌

人物:王荣贵

职务:黄埔区大沙街道综合发展中心保洁员

王荣贵认为自己必须扛起这份责任和担当,把工作做好。受访者供图

王荣贵是一名50岁的环卫班长,2007年入行,兢兢业业工作了14年。他深爱着这个行业,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环卫事业,用手中的五尺扫把,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者之歌。

王荣贵一家四口都是大沙街综合发展中心的环卫工人,妻子李小英是在横沙社区做一线保洁工人,29岁的儿子王小锁是环卫八桶车司机,“90后”儿媳也在今年加入了环卫工人的大家庭,成为一个特别的“环卫世家”。记得刚推行垃圾分类时,他第一时间向单位申请站桶,守在垃圾桶边,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晚上,带领全家到大沙街“扫”商铺,上门宣传并约好收运厨余垃圾的时间。经常一忙下来,到晚上12点都没吃饭。经过他卖力上门宣传和普及,如今大部分商铺和居民都自觉分类投放。

今年6月初,在接到上级启动全员核酸采集任务通知后,王荣贵毅然担负起这项任务。6月4日、6月5日、6月8日,从凌晨到深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凌晨1点后,他还要背着几十斤的消杀器,身着防护服,对大沙街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7个核酸检测点进行消毒,并将所有医疗垃圾密封装袋统一运输到暂存点有序堆放。一整天来回奔波,他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却没有半句怨言。

“你这样干下去,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有同事关心他的身体,他说,“我也想早点回去与家人团聚,但面对工作、面对疫情,我不能退缩。工作需要我,市民需要我,我们环卫工人必须扛起这份责任和担当,把工作做好。”


特别关注

关爱有加 环卫工人倍感温暖

为向辛勤工作在抗疫、环卫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增进社会各界对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广州市将在环卫工人节期间举行系列庆祝活动。

记者了解到,广州环卫工队伍庞大,广州市高度重视环卫工人权益保障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卫保洁和环卫工人权益保障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环卫工人生产生活情况,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市主要领导对环卫工人疫情安全防护工作和各项权益保障工作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面保障全市一线环卫工人的防护防疫物资。

部门保障有力。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系统工会负责环卫工人权益保护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工资待遇等,从制度层面规范和保障了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共同关心。广泛开展尊重环卫工人宣传引导活动,号召全社会持续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如经常性开展关心关爱一线环卫工人防暑降温慰问活动,联合保险公司为全市环卫工人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新冠肺炎防护保险,机团单位、市民群众为环卫工人配置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疫物品并送饭到岗,妥善解决疫情作业期间用餐不便的燃眉之急等。

展现担当 诚心服务一城人

大道干净整洁,街头巷尾井然有序……肩负广州市容市貌美化的重要职责的广州城管始终精心呵护城市,从老旧社区环境改善、垃圾分类处理到厕所革命,广州城管化繁为细、化整为零,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城市市容干净有序、老旧社区华丽蝶变、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无不展现了广州城管“精心呵护一座城,诚心服务一城人”的担当。

城市管理烦琐细碎,如何引领广州近2000万市民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这要求广州城管精益求精,将宣传工作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广州城管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巧用心思:妙用建筑外墙,广州越秀、花都创意打造230米垃圾分类科普长廊;运用创意直播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短视频大赛和线上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送课到街镇”科普培训;小记者化身宣传员,深入城中村推广垃圾分类……从细处着手、长期实践,广州在垃圾分类宣传上不断创新思路,涌现了一批有特色、居民喜闻乐见、扎根社区的宣传形式,为推进垃圾分类奠定了良好基础,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垃圾分类正成为广州市民生活新时尚、城市绿色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广州城管顺应数字化人工智能大趋势,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为城管工作装上“智慧”翅膀,让城市管理更智慧、更便捷、更高效。通过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公厕管理、垃圾分类等系统建设与应用,形成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快速处理、高效督办、精准管理、共治共享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创新格局,全面提升广州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