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百年百大”只能选一艘沉船 那一定是“南海I号”
语音播报

   阳江海陵岛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南海I号”每天都在无声地迎接着纷至沓来的游人。它所承载的那些往事,似乎已经远去,又似乎从未走远。

   对于海洋,我们有无数的想象,也有无数的期待。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海I号”无论从“海丝”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对外贸易、对外交往、船舶制造等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国内现在保存下来的“海丝”相关遗迹遗物数量不少,但是体量这么大、保存这么完整、内容这么丰富系统的东西,应该说还是没有。而且它不是单一类型,而是比较“全貌”的发现,包含的信息非常多,涵盖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当时时代的一个横断面,我们能从里面看到很多东西。

   崔勇说,中国正式的水下考古发展到今天,如果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只能选一艘沉船,那一定是“南海I号”。这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水下考古正式起步的标志,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价值重大,也因为从它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几乎整个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脉络。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而对正式、系统的水下考古来说就是30多年。30多年的历史都能在“南海I号”上体现出来。

  “南海I号”已经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界的骄傲。船上发现的许多瓷器具有“标型器”的作用,可以作为断代标尺。而“南海I号”项目在勘测中使用的发掘方法、保护方法,后期田野考古的精细发掘,都对整个水下考古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崔勇表示,“南海I号”也是辽宋金元时期考古中发掘文物数量最庞大、种类最丰富的一个发现。从内容、形式、意义各方面来说,都是很了不起的项目。2019年,船上的器物已经全部清理完毕,而船体完全露出来大约还需要半年。船体完全露出来后发掘工作就完成了,就要转入保护阶段,这个阶段会更加漫长。此外,2015年广东公布了首批两处水下文物保护区,“南海Ⅰ号”所在的水域是其中之一。一方面为这一地区的保护提供一个执法依据,另一方面考古人员接下来也会对这一区域继续做一些物探的调查,看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成通 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